文档介绍:课题:三位数加法(不进位和进位) 上课时间:3月15日地点:五楼多功能厅
学校
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
执教者
王晓娴
学科
数学
单元
第四单元
学时
1学时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三位数加法(不进位和进位)
教学目标
、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会正确计算三位数加法。
,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并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掌握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
,并且能明白联系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三位数加法。
难点: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能明白联系的作用。
学习者分析
:
(1)已经认识了千以内数,并理解了“滿十进一”的基本原理和每一个数的位值含义。
(2)会笔算两位数加法,并通过学习笔算两位数加法,学生已掌握两位数加法的知识结构,知道两位数加法分为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中又分为进一次和连续进位两类情况。
(3)积累了处理加法计算问题的计算经验。如,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滿十为什么能向前一位进一?
:
(1)由于笔算整数加法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因此低年段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本课采用了学生编题,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
(2)关注学生对三位数加法类型的比较,通过教师的提问,完善学生对三位数加法的知识结构,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课堂随记
重设反思
一、复习:
(学生课前完成复习题)
PPT出示:
43+25 9+65 83+17
1. 谈话:课前王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会做吗?
2. 提问:谁来说说这一题:83+17,你是怎样计算的?
(1)指名说计算过程。
(2)追问:个位滿十为什么能向十位进一?
那十位呢?
(板书:10个一就是1个十,10个十就是1个百)
,用到了哪些计算法则?
教师板书: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算起。
个位滿十,向十位进一。
十位滿十,向百位进一。
(预设:哪一位滿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追问:那是不是真的“哪一位滿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呢?”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会一起来慢慢研究。
回忆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利用旧识迁移到新知,为新授作铺垫。
二、新授:
过渡:我们发现昨天做的两位数加法中有的是不进位的加法,有的是进位加法。和有时是两位数,有时是三位数。
提问:那么在三位数加法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
预设:不进位或进位,和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位数?四位数?)
谈话: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等我们一起学习后再一一揭晓。
【不进位加法】
谈话:那我们就把43变成三位数吧!
板书:435+( )
1. 谈话:第一个加数为435,第二个加数由你来填。不过,这个加数不是随便填的,听好要求:让这道算式成为不进位加法。
通过知识经验的迁移,进行猜想。
并请你算一算,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手边的计数器来帮帮忙。算好以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需要用到以前的哪些计算经验,为什么要用(教师在计算法则上标问号),开始!
(学生编题,教师巡视,寻找资源)
,全班交流。
(1)出示:三位数加三位数
提问:检查一下,符合要求吗?你是怎么看出没有进位的?
预设:学生会说到计算过程。
预设:每一位上都没有滿十。
追问:请你具体说一说。
提问:你们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
追问:在算这一题时,用到了以前的哪些计算经验?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2)出示:三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那么这一道也符合要求吗?
比较:它们都是不进位的,那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道是三位数加三位数,一道是三位数加两位数)
追问:做这道题时哪条计算经验显得特别重要?
(相同数位要对齐)
追问:为什么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3)小结:原来我们只知道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现在还要几个百和几个百相加。所以,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教师把计算法则中的问号擦掉,改成钩)
【进位加法】
:刚才王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是从百位计算出得数的。所以,我觉得“从个位算起”这条经验现在可以不需要遵守了!
预设:学生会立刻反驳。
:好,那就请你编一道进位加法,来验证你的观点。
(学生编题,教师巡视,寻找资源)
,全班交流。
(1)出示:个位进,和是三位数的算式
培养学生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