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城市群战略提升竞争力..doc

格式:doc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市群战略提升竞争力..doc

上传人:jiqingyong12 2015/6/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市群战略提升竞争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以大城市群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
——关于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发展的研究报告之一
本刊编辑部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
编者按:如同企业的发展必然要经过一个由小企业到大企业再到企业集团这样一个过程一样,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日益显现出向集团化、规模化和一体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在中国,率先发展起来的几个大型和特大型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孕育着中国未来城市“集团”的雏形,这就是以上海、广州、北京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大北京城市群。虽然它们各自发展的情况不尽相同,路径也各有特色,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将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城市化的水平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城市的竞争力。据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城市会议目前正在紧张的筹备之中,不久就将开幕,为迎接这次大会的召开,在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专家小组支持下,本刊将从今天开始分三期就我国城市群特别是以长三角城市群、大北京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为着眼点,对我国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的发展做一全方位的实证分析,其中也涉及到有关区域综合竞争力方面的问题,意在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我国城市群问题的关注。
江浙九市首脑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思路
——关于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发展的研究报告之二
编者按: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市市长联席会议和沪、苏、浙三省市的常务副省长沟通的渠道和机制已初步形成。另外,沪、苏、浙三省市正着手从交通、市场、生态、信息、金融和人才6个方面展开全面合作,以降低地区经济发展成本,提升区域整体国际竞争力。近一段时间,《解放日报》、《文汇报》等连续对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领导进行了专访,显示该区域内城市高层在一体化方面的思路已基本形成,认识非常到位。本文现将有关谈话要点综述如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体化的共识,正在长三角地区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在全国前列的根本所在。
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呼应上海辐射周边
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构造区域性发展优势,不是简单的对国内而言,而是对世界而言。仅在自己的“地盘”内实现自我调整,根本没有出路。过去,南京人中一度有过“大树底下难成材”的议论,作为省会城市,离上海这么近,难免受到制约。譬如跨国公司的进入,都会将上海作为第一“滩头”。但而今,在口岸等多方受益后,南京人开窍了!南京人更欣喜地看到,接受上海辐射的效果正不断叠加,区域引力日益增强。
如今,南京抱定了“大树底下好成材”的信念,沪宁互动频繁:上海光明牛奶是南京卫岗牛奶的劲敌,可南京对卫岗牛奶却从不护短;南京城市的隧道工程,请上海专家做规划;南京沿江改造的融资渠道,借鉴了上海的经验;南京浦镇铁路车辆厂,中标上海明珠线的车厢制造……再看跨国公司,也早就瞅准了沪宁间特殊的纽带关系。摩托罗拉在上海有产业基地,而其部分研发机构设在南京;再如石化巨头巴斯夫,在上海投入巨资,接着又在南京掷下巨资。爱立信、TCL、飞利浦,在投资上海之余,几乎毫无例外将南京作为投资
“第二站”。
长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最具竞争潜力的地区之一,未来3-5年,它将面临国际产业转移的关键期。“世界上最强大的生产力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而其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它的最新投资内。目前,世界500强的近半数已到达上海!上海的开放和发展,是南京开放和发展的巨大资源。国际第一集团军云集上海,我们要找大公司合作,不用出国,去上海!南京将通过上海通往世界的桥头堡作用,积极实施“大经贸”和“走出去”战略;同时,南京通过学****上海大开放的气魄和手笔,借鉴国际经验,少交“学费”。
一方面呼应上海,另一方面,南京又在形成新的辐射。南京与周边的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和滁州等地,已形成了“一小时车程范围的都市圈”;南京又同上海、武汉、重庆一起,构成了长江流域四大区域经济中心,这使得南京担当了向西辐射和传递上海辐射的“要角”。近年来,如何继续扩大上海的政策效应,做上海有效性的外延,是南京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在生产力布局上,南京鼓励汽车、石化、IT产业,同上海积极整合,“各得其所”;在人才培养上,南京致力于研究人才积聚优势,防止低水平的无序竞争。而作为政府,则通过政策引导等手段,让企业真正成为合作的主体。
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苏州市委书记王珉:近水楼台四沿布局
作为上海的“连体”近邻,苏州加快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苏州目前正在打造“古城居中,东园西区”的“一体两翼”新格局,加快与上海的全面衔接。苏州不仅将已建的沪宁高速、在建的沿江高速和规划中的轻轨建设“齐头并举”与上海接轨,而且正在着手设计一个“大口袋”式的交通网,通过这个环城大“网”,苏州市区可快捷地与昆山、常熟、张家港、吴江、太仓等5(县)市沟通,而这个“大口袋”的“开口”方向正好对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