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吐哈盆地聚煤构造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吐哈盆地聚煤构造研究.pdf

上传人:xwbjll1 2015/6/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吐哈盆地聚煤构造研究.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疆地质XINJIANG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845(2014)02-266-05吐哈盆地聚煤构造研究王洁,赵雪晶,王彦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区调大队,新疆昌吉 831100摘要:吐哈盆地侏罗系分布较广,为新疆主要的含煤地层。据前人资料,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将吐哈盆地聚煤构造划分为石炭—三叠纪聚煤前期、早—中侏罗世聚煤期和中侏罗世末期—新生代聚煤后期等3期构造,总结各期构造对煤田形成、分布、规模、煤层厚度、煤质、煤层缺失、煤层结构、构造及位置变化、煤层保存、开采条件等的影响与控制。关键词:吐哈盆地;聚煤构造;构造期次;构造演化吐哈盆地位于新疆北天山东端,属被山脉环绕的内陆山间盆地,四周被褶皱带围限。含煤区位于吐哈盆地北部凹陷、东部哈密坳陷、西部托克逊凹陷及西南部艾丁湖单斜中[1]。前人对该区含油性(生、储、盖)及含煤沉积、构造特征、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本文据前人资料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将聚煤构造划分为3期,系统总结各期构造对煤田的影响。1 区域地层吐哈盆地沉积盖层主要为中新生代,其中侏罗系是盆地内发育最广的一套含煤沉积地层。主要含煤地层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前者为一套河流、扇三角洲和沼泽相沉积,岩性为浅灰色砂岩、砾状砂岩、粉砂岩夹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及煤层,局部含菱铁矿,常发育石英质或花岗质底砾岩。该组平面上厚度变化大,与下伏郝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后者为一套以河流、三角洲、湖泊和沼泽相沉积,岩性为深灰色、浅灰色砂岩、含砾砂岩、砂岩、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及煤岩,含菱铁矿结核。该组平面上厚度变化巨大,与下伏三工河组底层呈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区域构造吐哈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缘,北界是博格达山南缘断裂,南界是觉罗塔格北缘大断裂[2]。早古生代初期,准噶尔盆地西界山发育古大洋,使哈萨克斯坦板块发生分离,形成准-吐微板块。晚古生代准-吐微板块向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主体俯冲消减,各板块间发生陆陆碰撞拼贴,洋壳消失。中石炭世末期,北天山洋消减完毕,形成觉罗塔格山。北侧形成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的卡拉麦里-麦钦乌拉缝合构造带,南侧形成与塔里木板块缝合的艾丁湖-星星峡构造带,西侧与哈萨克斯坦板块间的碰撞形成达尔布特断裂构造带。受板块俯冲、碰撞作用影响,晚泥盆世至早二叠世,微板块内岩石圈沿博格达一线发生了拱曲、减薄、顶部伸展,形成博格达陆间裂谷带[3],使准-吐微板块分割成准噶尔和吐哈地块。由此吐哈地块开始了3期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经晚二叠世—三叠纪造山带前陆残留坳陷发育阶段、早—中侏罗世伸展阶段和中生代末期挤压性盆地阶段[4](图1)。2 聚煤前构造吐哈盆地石炭—三叠纪基底构造控制煤田的形成条件、分布及规模[5]。 基底构造吐哈盆地海西中晚期形成的基底断裂将盆地基底切割成大小不等的菱形块(图 2)[6-7]。以杏子口断裂、盐山口北断裂、高平台断裂和大南湖断裂为界,将吐哈盆地分割出托克逊断块、台北断块、哈密断块和塔克泉断块。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是盆地内一次较强的填平、补齐构造运动[8],其改变了晚二叠世以来南北相对的两个前陆凹陷带的构造面貌,使盆地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