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敬老院探访活动的常识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人类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独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接近他人、避免孤独的倾向。没有人是愿意一直独自一人,而与外界不相往来。与他人的交往、交流是势在必行的,作为耄耋之年的老人家,更不愿意孤独终老,更渴望得到关爱…… 志愿者服务的对象大部分都是社会上的“三无”老人或是空巢老人,他们更需要一种承认和关怀,让他们感觉他们没有被彻底遗弃,对我们志愿者来说与老人沟通交流时的方式和注意事项如下:
1主动接近老人,大多数老人被动,自信心低,对人有戒心,因此要积极主动去接触他们,使他们感到关心。
,记得先对他微笑,尽量向他表示你的友好和没有恶意,因为有部分老人可能因经历过某些事件后对人防范心理比较严重,缺乏一种安全感,对陌生人的靠近会有敌对意识,这个时候一定要先取得老人的信任,让他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当确定老人没有抗拒行为时才可以靠近老人。尽量不要引起老人情绪激动或反应激烈。
,在距离老人一米左右就要微微弯下腰,弯腰程度根据老人的身高或是老人所处位置的高低而定,让老人感觉你的亲切。
,亲切更胜于亲热,态度要和蔼可亲,脸上尽量一直保持微笑,用心交流,眼睛尽量多注视对方的眼睛,视线不要游离不定,让老人觉得你不关注他。
,不要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或姿势,尽量让老人感觉到与你平等,以及你对他的重视。眼神要在同一高度,必要的情况下不妨蹲在老人的面前,以你比老人低的位置抬头与老人沟通,会让老人觉得更亲切,而这个时候老人也会放松警惕,把你当自己人一样去看待,与你更轻松自然亲近的交流。
,试想一下,当你坐在那里,周围站了一群人而且站得距离有点远,把你围在中间,你是不是会觉得有一种压迫感呢?有些老人缺乏自信,而且性格不是很开朗、不善与人交流,这种情况有时会让老人有些手足无措,产生紧张心理。
,说话的语速尽量放慢,而且注意语调。很多老人因年龄关系听力下降,即“撞聋”则需大声点,这要根据与老人交流看对方的反应情况,视情况判断对方的需要。避免对所有老人说话都大声喊。
,每个人都渴望被承认,老人有时更像小孩子,需要你去表扬和肯定,特别是一些年轻时曾经有过辉煌经历的老人,如今或是无力有所作为或是落魄,他们更希望他们曾经的成绩被肯定,当老人聊到此话题时,尽量多称赞他。
,尽量选择老人喜欢的话题,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欢或是会让老人产生情绪波动的话题,如果在最初交流时不能准确把握,则选择一些安全话题,如可以和老人说说自己的情况,或是给老人讲一些有趣的生活见闻等等,慢慢了解老人感兴趣的内容。老人高兴了,交流气氛才会更活跃,避免与老人一问一答的采访式交流,这样志愿者和老人都会觉得累。
,尽量不要在引起老人情绪有变的原话题上劝说老人,注意动作,先轻拍对方的肩膀或是抓住对方的手,稳定老人的情绪,然后迅速转移话题。大部分老人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精神上受到刺激或是情绪突然激动,都容易引起疾病复发,因此一定要注意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