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片段、反思.doc

格式:doc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片段、反思.doc

上传人:nb6785 2015/6/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片段、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完成一学期教材分析,两个教学设计,三个活动片断,四篇反思日记
作者: 陈燕玲(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 广西崇左扶绥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八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74    发表日期: 2010-12-17 12:25:17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体会与认识
(—)使用新教材的体会
(1)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等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三角形这一章仍是正式介绍证明的准备阶段,是本套教科书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这三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2)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无法深入,学不透彻,不利于响应知识结构的构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如何弥补?增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增加了教学时间,而以往的这块内容安排了5课时,而且即便是5课时,我们往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3)作业偏难,学生接受能力差
新课程是以城市学校为样本,适用中等偏上的学生,稍微差点的学生则跟不上。例如在讲平行线时,不提三线八角,而在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又讲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再如学三角形的内角和,重点讲剪拼,说理一带而过,没有严格的证明。学生的证明能力迟迟得不到培养,一些老师怕学生学不好,偷偷摸摸给学生补旧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难免穿新鞋走老路。
学生基础练****完成已是不错,作业还要综合运用,拓广探索!
(二)新老教材的比较
1、平移
从《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图形的变换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相似等。通过对图形的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发现图形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的有效的工具,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以前的教材没有这方面的安排。
2、三角形
“三角形”一章章节结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课题学****160; 镶嵌”。这与以往的内容安排有所不同。按照以往的教材,受三角形、多边形、圆顺次展开的限制,这些内容分别属于不同年级。而新的结构是一种专题式设计,以内角和为主题,先三角形内角和,再顺势推广到多边形内角和,最后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这样的安排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
龙华中学  陈燕玲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难点与关键
    :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
    :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
    :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四棱锥.   :
    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都给我们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平面图形──角.    板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