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文档名称:

中外美术史第三章秦汉美术.ppt

格式:ppt   大小:17,265KB   页数:7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外美术史第三章秦汉美术.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18/6/13 文件大小:16.8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外美术史第三章秦汉美术.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 秦汉美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雕塑艺术
第三节壁画和帛画
第四节画像石和画像砖
第五节其他
第一节概述
秦、西汉、东汉三个朝代(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和发展的时期。
秦王朝的统治时间虽然仅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由于国家的统一,人力物力的集中,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条件。秦始皇陵出土的大型兵马俑,以空前的规模、数量和惊人的写实风格,展示了秦代美术高超的艺术水平。
两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巩固发展时期,促成了这一时期美术的繁荣,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各个门类都取得相当辉煌的成就,体现了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第二节雕塑艺术
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生产力的发展,人力物力的高度集中,为雕塑艺术的繁荣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雕塑艺术在继承先秦雕塑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中国雕塑史上第一个高峰。
秦汉王朝统治者为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享受,利用国力大兴土木,隆重的雕塑及装饰应运而生。同时,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皇家贵族不惜耗费巨资,竞相营造坟墓,几乎想把在生前享受到的一切全部带到他们幻想死后的幽冥“世界”里,因此在坟墓里放置大量供死者“享用”或“劳役”的随葬物品以及俑和动物模型等明器。在坟墓外,也设置有显示死者功绩或威严的石人、石兽等。
明器也称冥器,一作“盟器”。是用于随葬的物品,包括专为随葬而制作的代替实物的模型。明器雕塑包括俑、动物造型、建筑模型等,一般采用陶、木、石、金属等材料制成。俑是作为随葬用的人物形象模型的通称。秦汉时期明器雕塑艺术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俑和动物形象的塑造上。
一、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4年陕西省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农民在村南打机井时偶然发现秦始皇陵墓东侧的陶俑坑。清理发掘后,共有三个陶俑坑,估计有武士俑6000多件,战马俑百余匹。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这些陶俑是秦代军队的真实写照,全部用泥土塑成,加上底托板,平均身高180厘米,因为军种和级别的不同,有不同的服装和发式,但都有北方人身材粗壮,性格纯朴的特点。有的牵马,有的驾车,有的整顿弓箭,排列井然有序,军阵场面威武雄壮,再现了千军万马、勇于攻战的巨大声势,也体现了秦帝国武士的凛凛雄风。陶俑本来是有颜色的,现在见到的色彩已经脱落。
秦俑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表现了宏伟的构思和设想。
兵马俑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秦
兵马俑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秦兵马俑坑出土秦
兵马俑人头像
二、汉俑
“汉承秦制”。西汉前期,虽然经历长期战乱,经济凋败,国库空虚,但是某些军功显赫的将领、诸侯王或皇族贵戚,亦用陶塑兵马俑随葬,以炫耀其生前地位与权力。
汉俑数量不比秦俑少,但尺寸只及秦俑的一半。代表作品为陕西咸阳扬家湾汉墓从葬坑陶俑群。两座大墓共出土骑兵俑580多件,步兵俑1800多件,舞乐杂技俑百余件,骑兵俑通高68厘米,步兵俑高44-48厘米,俑群按军阵排列,多数敷彩,造型洗练,神态威武,装备精良,真实再现了汉初送葬军阵的场景。
扬家湾汉俑造型上近秦俑,彩绘手法受楚文化影响,无底托板,双足着地,更为真实。
汉俑群表现了征战环境里崇尚武力的精神追求,也保留了秦末汉初连年的烽火气息。但在日趋和平的年代里,严肃不苟的军阵渐变为活泼热闹的娱乐场景,体现了新的时代风貌。炫耀皇权逐渐转变为显示财富。
骑兵俑陶塑陕西咸阳杨家湾出土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