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杭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姓名:梁湘溆
学号:0810010215
老师:王海燕
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此进行了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成为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第三条规划范围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其中西湖区及西湖区以西为大面积原生态湿地(西溪湿地),是杭州主要绿色生态保护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逐渐包围了西湖。为不使西湖更像一个城市公园,自2002年西湖西进工程正式启动。“西湖西进”工程,重塑了一个生态西湖。
西湖西进工程早期规划
西湖西进竣工效果图
西湖轮廓原状
西溪湿地
相对西湖而言,西溪湿地则显得更加的原生态。城市的绿地系统明显断链,不能形成自然的良性循环。这个缺损的“链”就是湿地。杭州城市中原来到处是湿地,但在杭州河道改造,如前几年的中、东河改造;西湖湖岸改造及钱塘江堤岸的改造,乃至近几年的运河改造等,都破坏了自然的湿地,代之以石砌的驳岸。因此西溪湿地的保护势在必行。
卫星图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杭州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分市区绿地结构和城区绿地结构两个层次。市区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结合杭州的自然生态环境,以普遍绿化为基础,风景区、湿地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为重点,森林公园为补充,中心城区为核心,生态绿廊为纽带,各城市组团与村镇绿地系统为子系统,建立“山、湖、城、江、田、海、河”的都市区生态基础网架,构成“两圈、两轴、六条生态带”的生态结构体系,实现将森林引入城市,城市建于森林中的目标。
l、两圈
外生态圈:以南部、西部、西北部的外围山体及北部的生态湿地、东部地区大片的农田构成外围绿色生态屏障。
内生态圈:以绕城公路500米绿带为纽带,与半山一皋事山一黄鹤山风景区、西溪湿地保护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湘湖风景区及四个森林公园构成内生态圈层。
2、两轴
钱塘江生态轴:钱塘江与两侧100——1000米宽的绿带构成由西而东的生态主轴。运河生态轴:京杭大运河、萧绍运河构成南北向的生态主廊道。
3、六条生态带
径山风景区——北、南湖滞洪区——西溪湿地;
灵山一龙坞一午潮山自然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
石牛山生态区——湘湖风景区;
青化山生态区——航坞山——新街大型苗木园;
钱塘江滨海湿地——生态农业园区;
超山风景区——半山一皋事山一黄鹤山风景区。
由风景区、湿地、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及生态农业园区构成的六条生态带,是有效防止城市蔓延的手段,并为杭州城市“一主三副六大组团”的发展框架提供生态保障。
湘湖
西湖
西溪湿地
新街苗木园
超山风景区
规划期限、规划目标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11-2020年;
远期: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1、规划近期(2010年)
城市建设用地内绿地率达到35%,人均绿地达到20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平方米以上;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2、规划远期(2020年)
城市建设用地内绿地率达到38%,人均绿地达25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5平方米以上;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