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运动减肥的理论与方法2.ppt

格式:ppt   大小:1,515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运动减肥的理论与方法2.ppt

上传人:n22x33 2018/6/14 文件大小:1.4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运动减肥的理论与方法2.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肥胖症的发病原因
一、热能摄入增加-多吃
二、热能消耗减少-少动
三、遗传因素
四、病理状态
一、热能摄入增加
也可称为能源物质过剩。指摄入体内的三大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质过多。任何一种能源物质摄入量超过人体需要量,都将转变成脂肪,在体内堆积,形成肥胖。
肥胖症是“吃出来的”。
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是能源物质摄入超标的重要条件。
1. 经济条件落后时代,营养状况不合理,营养缺乏,营养素不全症状及疾病。
2. 经济条件逐渐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营养状况合理,营养素供应基本得到保证,也不超标。
3. 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营养状况又进入不合理状况,营养素摄入超标,尤其是能源物质摄入超标,导致肥胖症发病率上升。
营养状况不合理→合理→不合理
(缺乏) (多余)
经济条件改善,经济水平迅速提高而导致肥胖症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在于科学知识普及不到位的问题,文明程度不高的表现。
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速度快于内地。沿海地区肥胖症的发病率,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
上海肥胖的发病率全国前列。
富裕了的文盲远比富裕了的文化人更容易肥胖!
观念上的误区
以肥为美。
以肥为富有的象征。
以肥为健康的标志。
多吃、好吃的心理因素
营养素摄入本来是一个生理需要,为了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但经济条件迅速好转后逐渐形成心理需要:吃好的、多吃,超过生理需要量。形成肥胖。(吃的攀比)。
多吃、好吃的环境因素
全家人来自不同的遗传体系,遗传基因不同,但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就有共同肥胖的可能。
全村人普遍肥胖的现象。
进餐方式对摄食量的影响
狼吞虎咽式的进食方式比细嚼慢咽进食更多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