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
南桥中学陆丽红
[教学目标]
,知道鸦片走私的危害和清政府的对策、《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严重危害。理解虎门销烟的意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文明的破坏性、沙俄是近代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帝国主义国家、南京条约对于中国的危害。
,初步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分析和比较的方法。
,凸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崇高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通过比较中英双方的武器装备,深刻认识为什么马克思所说的这场悲剧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开幕,加深学生理解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避免落后挨打悲剧重演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
说明:
、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即便没有中国的禁烟运动,战争同样会爆发;战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等条约,故为重点。
,无法运用所学知识从内外两方面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教科书p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就不会计较个人的生死,又怎么能考虑对自己是祸是福而选择逃避或追求呢。
反映了林则徐一心为国家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私无畏的精神。
有同学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吗?它反映了林则徐的什么情怀?
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口头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林则徐虎门销烟
影视资料片段:《鸦片贸易的危害》、《虎门销烟》(见附件)。
“鸦片走私情况示意图”(见资料附录)。
教科书p3—p4:林则徐虎门销烟。
观看影视资料、结合教科书,提取相关历史信息:
,英国是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牟取暴利,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
。
。
利用影视资料《鸦片贸易的危害》、《虎门销烟》及“鸦片走私情况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问题:
?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
引导学生得出相关信息:、国内基本情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
(在探讨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供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以直观教学入手,引导学生从图片、图像中汲取历史信息,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唤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南京条约
教科书p4:《南京条约》。
课件《鸦片战争》。
教科书p5小字部分:中英双方的实力对比。
:时间、标志、交战双方、战争结果。
,强调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破坏。
《鸦片战争》,让学生结合英军入侵路线,了解鸦片战争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