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围术期脑卒中研究进展
概述
WHO对脑卒中的定义:脑血管原因导致的局灶性或全脑神经功能受损,持续超过24h或24h内死亡。
按病理改变可分为:
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脑栓塞;
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围术期脑卒中以缺血和栓塞为主
脑卒中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围术期脑卒中一般发生在术后第二天, %的脑卒中发生在术中。
围术期脑卒中通常预后不良。65岁以上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
心脏、-%。
非心脏、-%。其中68%是源自于脑血管内血栓形成。仅大约16%是由于栓子栓塞(来源于心脏和大血管) ,还有5%是源于颅内出血。
%,
外科围术期脑卒中死亡率达26%,其中87%的患者有脑卒中病史。
早期死亡原因:
诊断延误、脑水肿、颅内高压,
晚期死亡原因:
误吸,肺炎,代谢紊乱,脓毒血症或心肌梗死。
机制
围术期脑卒中以栓塞为主,其机制尚不十分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心源性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达到脑部;
2、慢性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性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导致血管狭窄(缺血缺氧);
3、手术中长时间低血压和血流缓慢引起脑局部低灌注;
4、手术创伤或组织损伤致血液粘滞度增高(脑循环障碍→缺血);
5、手术及麻醉刺激,造成血压急剧升高或降低波动;
6、脂肪、空气、癌栓栓塞。
手术引起的急性全身炎症反应诱发或加剧了缺血性脑损伤。炎症反应对脑卒中的易感性和预后有重要影响,参与了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包括IL-1、IL-6、TNF-α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
其中 IL-6是调节术后应激反应的主要炎症因子。血浆IL-6峰浓度与脑梗塞面积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IL-6增加1个单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增加18%。
Systemic and local cytokine ic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Surg Res 2008; 41:334 – 40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Atherosclerosis 2006; 189: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