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支一扶”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事部等八部委《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XX〕16号)文件精神,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财政厅从20XX年开始,组织开展全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我区从20XX年起连续三年共考选拔了11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到乡镇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有利于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建设一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人才队伍。通过这项工作,让广大高校毕业生熟悉国情,了解民情,不断增强热爱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在艰苦的基层经风雨、见世面,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
一、基本情况
我区下辖六乡镇,20XX年以来,通过“三支一扶”招考录用的11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其中四乡镇工作。其中,李琪、王俊、王婷婷同学安排在望峰岗镇锻炼,陈俊、梁昌斌、廖和卫同学安排在唐山镇锻炼,许广宇、杨福海、赵倩同学安排在李郢孜镇锻炼,柏发涛、陈坤同学安排在孤堆回族乡锻炼。区组织和人事部门及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工作上“传、帮、带”,交任务、压担子,生活上关心照顾,使每个“三支一扶”大学生都能够安心工作、努力实践、刻苦锻炼,能够面对各种困难,勇挑重担,在工作中虚心向同事学习、向领导学习、向群众学习,服从领导和管理,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乡镇广大干群的认可。更难能可贵的是,锻炼期满后,所以大学生都能够主动要求扎根基层,通过服务锻炼,基层对这批“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总体表现较为满意,认为他们年纪轻、有文化、肯吃苦、勤学习、适应能力较强。他们的出色表现,给当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实践证明,选拔“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基层服务锻炼已逐渐成为培养基层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具体做法
1、多岗锻炼。“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基层服务,利用所学的科技知识,协助农技部门推广新品种、新科技;利用自身的协调能力,配合办公室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利用较强的文字功底,从事基层的文书、信息工作;利用熟悉的计算机知识,负责当地的网络信息工作,几年来,多数大学生都经历了几个岗位的使用和锻炼,从而使他们既发挥了专长,又得到了全面锻炼。
2、认真定位。由于“三支一扶”大学生实行两年服务期,服务期间编制不定,工资福利待遇所需费用由省财政统一负担,两年服务期满后考核合格才能录用到事业单位工作。这种特殊的管理办法,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约束力。他们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对工作认真负责,对领导和同事谦逊,不因自己不在乡镇领取工资报酬而不受乡镇工作制度的约束,而是自觉遵守本单位、本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通过岗前培训、日常考核、年终考核等措施来提高自己的纪律意识和考评意识。此外,他们在政治上还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到目前为止,已有9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加入了党组织,另外2人也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政治上逐渐走向成熟,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这支干部队伍呈现较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3、体验艰辛。这批“三支一扶”大学生,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的办公条件较差,有的交通条件不便利,有的所学专业不对口。但他们能够直面现实,克服种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