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美版)》第五册第五课《面具》。
指导思想: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
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演变与发展,与种族的信仰、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最早体现在原始乐舞、武术、图腾崇拜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地域、种族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体系,风格迥异,争奇斗艳。它们在形态与神态的表现上给人造成的感觉与是多样的,有的滑稽怪诞、有的粗犷奔放、有的狰狞恐怖、有的质朴天真……这充分体现出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它的装饰艺术表达的内容广泛,表现的形态也是千奇百怪的,因此,它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面具与学生生活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小学生们就戴着孙悟空、猪八戒等一些面具嬉戏、玩耍,因此,本课题的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创造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多看优秀的美术作品,多给学生感受美的机会,在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本课是要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
面具突出特点的表现手法及材料的运用。
学习材料:
图画纸、色卡纸、水彩笔、油画棒、墨汁、皮筋或小木棒以及相应装饰物等。
二、教法和学法
教本课我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本课所执教的年级为三年级,根据学生年龄较小,思想不易集中的特点,我采用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创设不同的情境(如:欣赏中让“明明博士”带我们参观博物院,评价中的化装舞会表演等),这样一来在创设的游戏与情境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在本课中观察与欣赏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所以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与作品供学生欣赏,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这样做不仅着重培养了学生美术素质中不可或缺的观察能力,而且通过观察、想象、尝试开展探究式学习、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引导创作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这节课我所需要做到的。所以在作业环节中,我决不会要求学生整齐划一,而是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让他们在欣赏与讨论中自主探究所选方法的制作过程,并由他们自己来创意与制作。这样不仅可以轻松化解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且也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众所周知,有的学生在家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习惯很有可能成为今后学生进步的很大阻力,所以良好习惯养成也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本课是美术教学中工艺与绘画相结合的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有意识的提示、督促和比赛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集体荣誉感,为今后的工艺课奠定了基础。
在学习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充分的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审美享受,通过集中展示、游戏表演、介绍互评等方式,丰富学习生活,感受艺术学习的魅力,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内容的延展上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