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腔隙性脑梗的诊疗PPT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1,942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腔隙性脑梗的诊疗PPT课件.pptx

上传人:相惜 2018/6/14 文件大小:1.9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腔隙性脑梗的诊疗PPT课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腔隙性脑梗塞 (Lacunar Infraction, LI)
一、定义
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空腔,故称腔隙性脑梗死。
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0%-30%。
呈不规则圆形、卵圆形或狭长形,-20mm,多为3-4mm。
好发部位:常见的发病部位有壳核、尾状核、内囊、丘脑及脑桥、少数位于放射冠及脑室管膜下区。
二、病因:

高血压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为45%~90%。长期高血压造成脑内小动脉血管壁变性,使得管腔变窄,发生小动脉的闭塞。
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160/95mmHg)时。且舒张压升高对本病的影响作用更明显。

腔隙性脑梗死与动脉硬化紧密关联。有观测证实基底节、内囊区腔隙病灶的供血动脉有严重的脑动脉硬化改变,即节段性的动脉结构破坏、纤维素样坏死或血管坏死。也有人发现髓质动脉中明显的改变是管壁的透明样变,及血管管腔的狭窄,各脑区腔隙性梗死的频度与动脉硬化的程度成正比。

糖尿病可导致远端肢体、肾脏、视网膜、周围神经和脑神经的小动脉梗死性病变,糖尿病时血的凝固性和黏度增高、血小板黏附性增强,但糖尿病对脑的小血管病变的作用尚未明确定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糖尿病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尚缺乏糖尿病和腔隙性脑梗死有联系的证据。研究也仅确认糖尿病与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死有关,而与单发的无关。

(1)心源性栓子风湿性心脏病或非风湿性心脏病的附壁栓子脱落。
(2)动脉源性栓子包括有或无溃疡的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肉性血管病、夹层动脉瘤的血栓脱落。尤其是升主动脉、颈动脉中粥样硬化斑脱落形成的栓子,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吸烟、饮酒和脑局部血流改变等因素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基底节和丘脑的血供分布
(内侧豆纹动脉群)
(外侧豆纹动脉群)
(前脉络膜动脉)
(大脑后动脉分支)
三、临床表现:
1、一般特点:
①、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女性,多数有高血压病史。
②、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
③、一般无头痛、颅高压和意识障碍表现。
④、许多患者无临床症状而由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
⑤、部分患者突然或逐渐起病,出现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局灶症状。
2、常见的腔隙综合征:
(1)纯运动型偏瘫: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特点是对侧面部及上下肢大体相同程度轻偏瘫,无感觉障碍、视觉障碍和皮质功能障碍等。病变多位于内囊、放射冠或脑桥。
(2)纯感觉卒中:较常见,特点是偏身感觉缺失,可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烧灼或沉重感、刺痛、僵硬感等。病变主要位于对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3)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病变对侧轻偏瘫伴小脑性共济失调,偏瘫下肢重于上肢(足踝部明显),面部较轻,共济失调不能用无力来解释,可伴锥体束征。病变位于脑桥基底部、内囊或皮质下白质。
(4)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约占20%,起病突然,症状迅速达高峰,表现为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病变对侧中枢性面瘫、面瘫侧手无力和精细动作笨拙,指鼻试验不准,轻度平衡障碍。病变位于脑桥基底部、内囊前肢及膝部。
(5)感觉运动性卒中:以偏身感觉障碍起病,再出现轻偏瘫,病灶位于丘脑腹后核以及邻近内囊后肢,是丘脑膝状体动脉分之或脉络膜后动脉丘脑支闭塞所致。感觉症状早于运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