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周作人(18851967).ppt

格式:ppt   大小:44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周作人(18851967).ppt

上传人:n22x33 2018/6/15 文件大小:4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周作人(18851967).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周作人(1885~1967)
现代散文家,.
一、生平
二、作品
三、创作“闲话”散文的背景
四、贡献
一、生平
1885年1月16日,周作人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鲁迅之二弟。原名周櫆寿,又名槐树,后改名作人,字启明(又作岂明),起孟,号知堂。重要笔名有独应、仲密、药堂、周遐寿等。
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br/>1906年赴日本留学,开始学建筑,后来走
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1911年回国,曾就职于浙江省教育司,
浙江第五中学教员。
1917年到北京,先后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
处编纂员、文科教授,兼任燕京大学、北京
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1920年底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
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
1921年后写了许多针砭时弊、批判封建文化
的散文。
1922年7月起兼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
1923年第一部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问世。
1924年11月发起组织语丝社,并成为《语丝》的实际主编。这时期作品为《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等。
1928年任北平大学文学院国文系主任及日本文学系主任。
1930年与冯文炳等合办文艺周刊《骆驼草》,同时大力鼓吹文学的无目的性,创作了大量专注于草木虫鱼的文章和读书笔记,创作风格愈加走向闲适。此时结集的有《永日集》、《看云集》、《苦条随笔》、《夜读抄》、《瓜豆集》等。七七事变后,北大南迁,他留在北平。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及东亚文化协会会长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后任日伪政权的国府委员等职,抗战胜利后因***罪被监禁在南京,判有期徒刑10年。
1949年1月保释出狱,定居北京,家居从事翻译与写作。
1967年团患前列腺肿瘤在京去世。
二、作品
周作人的主要散文创作:
《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竹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药堂语录》,《药味集》,《药堂杂文》,《书房一角》,《秉烛后谈》,《苦口甘口》,《立春之前》,《鲁迅的故家》,《鲁迅的青年时代》,《药堂谈往》(又名《知堂回想录》)……
特点:
,不虚不火,不急不躁,只让暖暖诚意于言语中间化为一股清流,温温地浸润读者的心。
三、创作“闲话”散文的背景
第一,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历史进入20年代。这时经过“五四”风暴洗礼的中国大地进入了思想烦闷和迷茫的时代,即“五四”落潮期,许多曾是新文化运动的勇士从“五四”的漩涡中退下来,陷进极大的痛苦和矛盾中,周作人也不例外。周作人的矛盾主要是:(1)在政治态度上,是继续做战士还是做隐士,即为心中的两个鬼——“流氓鬼”与“绅士鬼”轮流折磨;(2)在文学观上,对艺术是独立的还是“文以载道”感到矛盾,既反对“文以载道”,“但自己总做不出一篇为文章的文章”; 第二、受欧美作家爱迪生、兰姆抒情小品的启示,觉得这种文体是其矛盾排遣的最好喷发口,遂于1921年5月,发表《美文》一文,提出现代散文的文体应是“记述的,是艺术性的”。
第三,周作人在无奈中选择了抒情小品文学作为自己精神上的“避难所”,但这种“闲适”的小品文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周作人在这里又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即中国传统“士”的身份与地位。成功的喜悦,促使他自觉地把“闲适”的小品文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乐园。于是,进行“闲话”散文的创作,成了周作人毕生的追求。
他对我国现代民间文艺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周作人是我国现代民间文艺研究的最早倡导者和发起人之一。
2、周作人在早期的民间文艺研究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见解。
3、周作人翻译和介绍了大量的国外民间文学作品及其学术研究思想。
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