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6/15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教学内容: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具震撼力。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的传奇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在写法上,课文通过大量的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位坚强而有责任感的父亲形象。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跟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是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问题。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今天回想起来,还让人痛彻心扉。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组关于四川汶川地震的资料。(播放课件)
同学们, 看了课件,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师: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但,只要有爱存在,就可以创造奇迹。1994年,当巨大地震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去重温这段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认读生字。(自读——同桌检查——开火车读——齐读)
洛杉矶阿曼达混乱爆炸废墟颤抖瓦砾疾步绝望开辟昔日破烂不堪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感受真情。
(一)提出问题
1、过渡:通过预****课文,你一定有很多疑问吧?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自己的疑问提出了,在小组内解决一下。然后由小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或者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纸上,一会把它贴在黑板上。
2、学生在小组内集中问题,小组长贴问题。
3、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出几个紧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