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格式:doc   大小:1,20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6/15 文件大小:1.1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学形成发展
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1)经济:生产力水平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引起社会阶级关系变化→要求上层建筑变革。)
(2)政治: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剧烈的社会变革,为百空争鸣提供了政治前提。
A 动荡的社会环境,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钳制思想;各国统治者为了争霸获胜、改革需要,重用有才学的士,养士成风,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发展。
B 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时代,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3)文化教育:私人讲学和贵族养士使教育范围扩大,造就了人才,激活了思想
(4)儒、道、法、墨四派各自从自身立场出发,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
老子:治国本应爱民,统治者不要干预民生、民利,这叫“无为而治”。
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
庄子:小国寡民固然好,但我更喜逍遥,与天地万物一,旁观现实,欣赏自然
孟子: 性本善,君主应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 我尊孔子,但主张性本恶。君船民水,故人君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韩非子: 治道因时而异。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
君主须集中权势,运用权术,以静制动。
(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儒家1号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前479年,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治国思想:以德治国
道家:治国思想:无为而治
法家:治国思想:以法治国
* `案例·展示:现在海高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请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影响
1、


孔子:
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1)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2)政治思想:主张“德治”
(3)教育思想:①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②“有教无类”,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③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其“仁爱”“德治”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在今天仍有其突出的价值;教育上的财富
主张维护周的等级制度“礼”,是其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孟子:
孟轲,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1)政治思想: “仁政”→“民贵君轻”;
((2)哲学思想:性本善)
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
荀子:
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
(1)①“天行有常”,②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2)对“礼”的思想进行深入讨论
→特点:吸收各家精华
(哲学思想:性本恶)
具有唯物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
总述: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