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3.《蝉 》和《贝壳》教案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3.《蝉 》和《贝壳》教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6/15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3.《蝉 》和《贝壳》教案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短文两作篇教案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陆琳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两篇文章都擅于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蝉和贝壳这样小的东西都有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与价值: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蝉》
一、导入
同学们,在新学期开学之前,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炎热烦闷的夏天。每到夏天,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我们可以若隐若现地听到窗外知了的鸣叫,仿佛在提醒着我们夏天的炎热,增加我们的烦闷感。那么有谁知道知了,也就是蝉的生长过程呢?
蝉在每年7、8月份产卵,产下的卵在泥土里孵化3-5年,在土中完成幼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后,成熟的幼虫在5-8月从土中钻出来,爬到灌木、杂草等地方,蜕皮、羽化为成虫,也就是成年的蝉。实质上,蝉真正的寿命只有2-3个月,也就是一个夏天。如此煎熬的成长过程,如此短暂的生命,它的生命又怎样体现出意义呢?今天我们来学****两篇美文。品味生命的意义。
二、作者简介
师: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一九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承教小记》等。
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诗人。从小酷爱绘画,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等。正因为她是位画家,又是位诗人,所以内心细腻敏感,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下面读几段来让大家感受一下:
(1)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绿草如茵花开似锦/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在坠落的昏眩里/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
(2)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摘自《成长的痕迹•回顾所来径》)
(3)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摘自《生命的滋味》)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看导语
师:先请同学们读一下导语部分
生: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