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某些现象,对历史学科的现状作了简要分析: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激情不足;学习效率低下。为此,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反馈;重视学法指导。期望历史学科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当前历史教学现状  对策                 
 
历史学科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有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教学在普通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人说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只要看看他的数学和历史学得怎样便可窥见一斑。此话虽有失偏颇,但却从一侧面说明了历史学科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要性的道理。
近年来,高考制度不断改革,从3+2文理分科到3+χ小综合、3+χ文理大综合、3+1+1模式再到目前的3+学业水平测试+素质教育测评。改革充分体现了高考的人文性、开放性、公平性、合理性以及多元性等特点。改革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产生冲击和影响。那么在高考制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现状究竟怎样?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真实地了解目前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现状,认真分析审视历史学科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路,切实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特有的教育功能便显得很有实际意义。
虽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已经启动,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们的历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应试教学,紧紧围绕中考、高考“指挥棒”转。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至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教育,人格特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方面不得不被人为淡化。学生主要记诵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以应付各级各类考试。这与新课标极不协调。从长远看,这样的学生是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史学科特有的教育功能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材不断修订,高考不断改革,社会不断发展,需要的是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必将制约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有定则,教无定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一本书、一只笔,老师一人讲到底”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教学模式的固定化,,使得历史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历史自身特有的趣味性,更是荡然无存。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明,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造的火花,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少学生学习历史是另有原因。一来这是学校开设的课程,由不得自己;一来想考大学,涉及高考选科,而自己其它科目又太弱,只好选记忆性较强的历史,别无选择。可以说不少同学是背着一种包袱学历史,学习上缺乏一种激情和钻研精神,只是为学而学,为考而学,结果学得很死、很苦, 记住的东西不会灵活运用,花了很多时间还是学不好。于是感叹:历史太难学。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学生带着兴趣和激情去学习历史,审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