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脑卒中指南.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脑卒中指南.doc

上传人:jiqingyong12 2015/6/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脑卒中指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 80%。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02年底开始组织编写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初经卫牛伞部批准在全国开始推广,2007年初人民卫生出版社止式出版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1],为规范国内脑血管病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近年不断有新研究证据发表,第1版指南在使用过程中也得到多方改进建议。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托脑血管病学组对第1版指南进行修订υ为方便l临床使用,本版指南内容包括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全部诊治过程。撰写组通过复****相关研究证据、征求各方意见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后形成推荐,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为脑卒中患者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参考本指南原则和新的进展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修订原则
L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国际规范,结合国情、可操作性、第1版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进行修订。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日]和常用标准,并结合国情和实用性制定。
,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文献检索至2009年11片)的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和共识给出推荐意见O
(如A级证据), 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国情和经验达成共识。注意兼顾疗效、风险、价格和易使用性等多方国素。
一千、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
l推荐强度(分4级, 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基于 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II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II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IV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DOl: 10. 3760/cma j. issn. 1006-
通信作者:刘鸣,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Email: wyplmh@;张苏明,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 Email: sl1ming_zhang@
(分4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 RCT)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RCT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RCT(高质量) ;B级: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RCT; 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D级:兀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分4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 13级:罕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 ;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I院前处理
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卒中患者并尽快送到医院。
一、院前脑卒中的识别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双眼向一侧凝视;(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眩晕伴呕吐;(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8)意识障碍或抽播。
二、现场处理及运送
现场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包括:①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②心脏观察;③建立静脉通道;④吸氧;⑥评估有无低向糖。
应避免: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②过度降低血压,③大量静脉输液。
应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包括:①症状开始时间;②近期患病史;③既往病史;④近期用药史。
应尽快将患者送至附近有条件的医院(能24 h进行急诊CT检查)。
推荐意见:对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同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 I级推荐)。
H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时间窗窄,及时评估病情和珍断至关重要,医院应建立脑卒中珍治快速通道,尽可能优先处理和收治脑卒中患者O
一、诊断
:尽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见N中相关内容)。
:(1)是否为脑卒中?注意发病形式、发病时间,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病后状态、瘤脑卒中、高血压脑病、血糖异常、脑炎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