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iris028 2018/6/16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根据江泽民、***、朱镕基同志的指示,由
家计委组织有关部门制订的《全国生态环境
建设规划》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日
前,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区的
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当地生态环境建设
规划,调动亿万群众的积极性,组织全社会的
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
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
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
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
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
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实施
这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既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履
行有关国际公约的实际行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为此,国
家制定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
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本规划仅对全国陆地生
态环境建设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
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

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
神,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
量宝贵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
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
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进
入了新的发展阶段。40多年来,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万平方
公里,修梯田、建坝地、治沙造田1067万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
3425万公顷,飞播造林2533万公顷,封山育林3407万公顷,森林覆盖
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三点九二(按郁闭度大于0·3计算,如按国际通行
的郁闭度大于0·2计算,相当于百分之十五点二五)。建成50个生态
农业示范县和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地保留面
积1482万公顷。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出的各种努力正在并将继续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
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遏制住。主
要表现在: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
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八。近年来,很多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
度、危害程度呈加剧的趋势,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
公里。
——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
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
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毁林开垦、陡坡种植、围湖造田等加重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以下简称“三化”)面积逐年增加。
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一些地区为了短期利益,不合
理开垦草原,加剧土地的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我国已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
十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的平均水
平。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
响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剧贫困程度。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百分之
九十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当地群
众贫困的主要根源。二是加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我国人多地少,
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将
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由于降雨量
减少和水土流失等原因,黄河河道淤积越来越严重,加之超量用水,
断流时间越来越长,长此下去,黄河有可能成为间歇性河流;由于不
合理开发,长江流域植被减少,土壤流失,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频繁
发生,泥沙量逐年增加,威胁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国每年
因干旱、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呈大幅度增长之势。

二、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充
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坚持从我
国的国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围绕我国生态环境面
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善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