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乏特氏(Vater)壶腹周围癌.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乏特氏(Vater)壶腹周围癌.doc

上传人:jiqingyong11 2015/6/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乏特氏(Vater)壶腹周围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乏特氏(Vater)壶腹周围癌
拼音fátèshì(Vater)húfùzhōuwéiái

概述乏特氏壶腹周围癌,系指乏特氏壶腹、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粘膜等处的癌肿。这些来源不同的肿瘤,由于其所在的特殊解剖部位,有着相同的临床表现,手术时也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故常作为一个类型,统称为壶腹周围癌。以往曾****惯将胰头癌亦包括在内,然而实际上两者在病程、手术切除率、予后等均有明显不同,前者发展缓慢,黄疸出现早,手术切除率60%左右,五年治愈率达40~45%,而胰头癌发展快,迅速出现胰腺和周围淋巴结转移,黄疸出现晚,手术切除率20%左右,五年治愈仅10%,故现在已将这两种肿瘤分别专题讨论。

病因病理病机肿瘤大体标本呈息肉型或结节型、肿块型或溃疡型。壶腹癌多为腺癌,大部为分化好的腺癌,分化不好的腺癌约占15%,如出现症状则已有3/4肿瘤侵及主胰管。组织学分类除腺癌外,余为乳头状癌,粘液癌、未分化癌、网织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类癌。由于癌肿的特殊位置,很容易阻塞胆总管和主胰管,致胆汁及胰液的引流不畅,以至阻塞,引起梗阻性黄疸及消化不良,亦可直接浸润肠壁形成肿块或溃疡,加之消化液、食物的机械性损伤,可引起十二指肠梗阻与上消化道出血。其转移方式有:①直接蔓延至胰头、门静脉及肠系膜血管。
②区域淋巴结转移如十二指肠后、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头上下等处的淋巴结转移。③肝转移。晚期可有更广泛的转移。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男性居多,与胰头癌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胰腺癌70%发生在胰头,多为腺管癌,腺泡癌少见。半数病人在有症状后3月就诊,10%的在一年以上就诊。


(一)症状、体征传统观点本病为无痛性进行性黄疸,肝、胆囊肿大,间歇性胃肠道出血为其主要症状,但临床证实是片面的。


:较早出现,进行性加重,但少数病人可因肿瘤坏死,胆管再通而黄疸消退或减轻,但以后重新加深,呈现波动性黄疸,注意不应误为胆石症或肝细胞性黄疸。可有尿色深、粪色浅及胆盐在皮下沉着刺激神经未稍而出现皮肤搔痒。


:早期部分病人(约40%)可因胆总管扩张或因胰液排出受阻致管腔内压升高,而产生剑突下钝痛,可向背部放射。进食后较明显,常未受重视,后期因癌肿浸润范围扩大,或伴有炎症而疼痛加重,并出现背脊痛。但多不如胰头癌严重。


:合并胆道感染(约20%)或邻近部位的炎症,可有寒战、高热,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


:因胆汁、胰液不能正常参与消化过程,病人有食欲不振、饱胀、消化不良、腹泄、乏力及体重下降。由于壶腹癌部分坏死后慢性出血,以致黑便,潜血试验阳性,并出现继发性贫血,胰腺癌腹膜转移或门静脉转移可出现腹水。


、胆囊增大:为胆管梗阻、胆汁瘀滞所致,常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及胆囊,肝质地硬、光滑,胰头癌在晚期常可扪到不规则而固定的包块,少数可听到因肿块压迫胰腺附近动脉而出现的血管杂音。


诊断诊断根据上述症状及体征,如进行性、近乎无痛性黄疸、肝及胆囊肿大等可作出初步诊断,为确诊,还需进一步作如下检查:


:早期淀粉酶可升高,(8mg)以上,大便潜血试验约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