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院医用耗材管理探讨
摘要:目前医院医用耗材支出成本逐年增加,“高耗材”与“高药品”同样导致是民众“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提出建设性意见,希望加强对医用耗材的管理控制,从而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医用耗材是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经过使用,价值即转化为费用的物资。是医院开展医疗护理工作的物质基础,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是现代临床医学护理和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
近几年来,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推行,切实解决民众“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取消“以药补医”的机制,而与药品使用管理具有共同特征的医用耗材的管理问题也逐渐成为焦点问题。以“帐物相符,去向明确,对耗材实行实时控制”为原则,加强科室收入和成本核算的双向控制,促进医用耗料的精细化管理,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一、医用耗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有些医院将医用耗材收入纳入科室收入进行核算,导向有误,导致乱收费以及过度医疗,增加了患者负担,增加了医疗成本。
,增加了患者负担。
按照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规定,大部分医用耗材费用已包含在检查、治疗、手术、麻醉等收费项目中的,应作为科室内部消耗,而不应该重复收取。但许多医院为了追求高收入,重复收费,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盲目追求高档次,高价格,造成医疗成本增加,资源浪费。
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规定,允许按照规定的加价率,收取部分不包含在检查、治疗、手术、麻醉等收费项目中的特殊耗材收入,但科室盲目追求高档次,高价格,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误导患者使用。导致了医院医疗成本的增长远远高于医疗收入增长速度,增加了患者负担。例如:某二级甲等医院2010年医疗收入增长14%,而医用耗材收入(成本)却增长了30%。
2、只重视对医用耗材采购、验收、保管环节的控制,而忽视了领用及使用环节的控制,存在医用材料的浪费、流失现象
。
国家卫生部于2006年印发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的通知》“第六章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中明确强调了采购、验收、保管等环节的内部控制,因此大部分医院都能按照通知精神,整张兼职,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但同时却忽视了对医用材料领用、使用环节的控制,缺乏领用科室使用统计平台,最终导致医用耗材的浪费、流失。
3、医用耗材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信息化网络平台。
由于缺乏信息化网络平台,缺乏统一规划,反馈式控制,医用耗材的领用科室与耗材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之间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医用耗材领出后的使用情况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医疗成本的增加。
二、加强医用耗材管理的对策
将医用耗材分类进行管理,明确管理重点。笔者认为应将医用耗材分为允许收费的特殊耗材与不允许收费的消耗性耗材两大类。允许收费的特殊耗材又可具体分为植入耗材与其他特殊耗材两个子类。由于国家政策对植入耗材已明确做出了可追溯性规定,因此医院对医用耗材的管理应侧重于其他特殊耗材与不允许收费的消耗性耗材。
1、改变科室收入及成本的核算口径
根据医院医用耗材的当前使用品种,严格按照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规定,确定允许收费的特殊耗材目录,不在该目录范围的医用耗材不允许收费。
医用耗材收入将不再纳入科室收入进行核算,与此相匹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