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脑出血
神经内科 厉海燕
2. 熟悉脑出血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3. 掌握脑出血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脑出血概述
定义
脑出血: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
病因
:脑动脉炎、脑底异常血管网症、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抗凝及溶栓治疗,淀粉样血管病
发病机制
脑出血的发病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用力和情绪激动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
高血压→脑内动脉硬化→微动脉瘤→破裂出血(血压剧烈波动)→血压进一步升高→血管痉挛→坏死、破裂(缺血缺氧)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部位以基底节区多见,主要是供应此区的豆纹动脉从大脑动脉直角出发,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受到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后容易导致血管破裂。
临床表现
~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
,少数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和口齿不清等前驱症状,多在情绪紧张、兴奋、排便、用力时发病。
,往往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至高峰。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特征
壳核出血(好发部位为大脑基底节区):最常见,常累及内囊而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出血量小(<30ml)时,临床症状轻,预后较好;出血量大(>30ml)时,临床症状重,可出现意识障碍和占位效应,也可引起脑疝,破坏丘脑下部及脑干,出现相应症状,甚至死亡。
脑干出血:绝大多数为脑桥出血。①起病急骤,意识丧失早,常伴有高烧。②病初为交叉性瘫痪(同侧周围性面瘫,对侧肢体瘫痪),很快发展为双侧瘫痪。③两侧瞳孔极度缩小。④多数在24~48小时内死亡。
小脑出血:先出现急性剧烈的眩晕;呕吐频繁,脉搏缓慢。
脑室出血:①发病急,突然昏迷。②双侧瞳孔极小。
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白质出血。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液尿素氮和血糖升高。
、MRI检查可早期发现脑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出血量。
,多为血性脑脊液。
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防止再出血
控制脑水肿
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脑出血的治疗要点
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鼻饲,预防感染。
。当收缩压超过200mmHg或舒张压超过110mmHg时,可适当给予作用温和的降压药物如硫酸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