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形势下,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思考及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中面临着教育、学习、和心理上的诸多突出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不仅关系到三农问题及新农村的建设而且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稳定建设。为此从07年7月开始,中央多部门已经联手开展行动,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和政治举措,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着力缓解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新形势下,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给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带来很多新的问题,从而导致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和保护出现了空缺。从今年春季开学我校对留守儿童的统计来看,留守学生占在校生的40%左右,而且双亲外出打工比单亲出去打工的要多。留守儿童的父母把孩子托付给了在家的一方或其他自己信赖的人---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而这些被托付或委托照顾孩子日常生活的人,也就成了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是谁,不仅直接关系到对其生活的照顾的好坏,还将对其行为、教育、心理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同的监护类型下的留守儿童所得到的关怀照顾各不相同,但是无论是哪种监护类型,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保护、人格、心理的影响是别人取代不了的。我校七年级顾倩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父母不在家,由其奶奶监护,因为隔代和无能力、无方法教育,给孩子造成了较为明显的人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可以可说父母的举措是得不偿失的。
在目前农村存在着单亲监护的现象中,母亲监护现象较为普遍。这是基于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农村传统文化,女性外出、男性在家的分工模式会被视作是一种社会的另类。这个问题主要是家庭的劳动负担女性难以承受,由于劳务负担过重,很多孩子的母亲缺乏对孩子教育的耐心,另一方面是农村的妇女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很多孩子的母亲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低。孩子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出问题,老师叫家长到学校配合教育,很多学生的母亲无从下手,这当然不是要求家长惩罚孩子。在章广中学校园附近存在着大量租房陪读现象,陪读的人多数是孩子的母亲或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看其重视教育关心孩子的学习,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还是存在很多教育缺陷的。这些都不是完整的“家”,不具备家庭教育的完整功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减退了。
留守孩子带来的问题:首先,由于留守孩子父母的“缺席”影响其人格的正常成长。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使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缺少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的早期教育的支持,使小孩在人格成长上形成某种障碍,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渐突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时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其次,留守孩子的寄养多于寄宿,管护形成“空档”。许多打工的家长认为学校的寄宿条件较差,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里。然而,寄住在亲戚家中,亲戚一般不会像对待自己子女那样管束、教导这些留守孩子。这样一来,这部分孩子在学校和亲戚之间形成一种管理上的失控区。
1、关爱“留守儿童”,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需要社会各界齐牵手。作为教育部门,可以从营造氛围入手。通过办宣传栏,刊登未成年人有关法律、管护知识或以案说法的案例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引导家庭对“留守儿童”成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