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试议和谐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议和谐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8/6/1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议和谐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议和谐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试议和谐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和谐;大学;校园文化[论文摘要]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特征和基本内核,是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至高境界和最高理想,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民族精神。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文化基地,理应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成为和谐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以和谐来审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始终坚持对先进文化的弘扬,这对于建设和谐校园,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特征和基本内核,是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是传统文化的至高境界和最高理想,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民族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90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大学历来就是文化传承的阵地、文化创新的基地、文明传播的园地,担负着孕育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责任,高校应找准参与和谐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乘势而为,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传统文化视野中的和谐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特征和基本内核。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或者说和谐精神跨越时空,代代相传,贯彻始终。作为一种普遍精神,和谐含摄儒、道、墨、释,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和谐文化思想在多元综合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与交流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基本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髓和核心。
和谐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在“和”的概念中。“和”在甲骨文、金文中已多次出现。《尔雅·释诂》解释:“和,谐也”,《辞源》把“和”解释为和顺、和谐、调和等。概要地说,和谐就是异质要素间相互激荡、融会贯通、相异相成,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样性中的统一。
最早认识和谐价值意义的首推儒、道两家。孔子大力提倡“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对上“和”,他要求人们做到忠、孝、尊、恭、敬;对平级、平辈“和”,他要求人们做到忠、恕、信、义;对下“和”,他提倡为君、为臣做到宽厚感惠。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庸》对“中和”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提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认为,“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
”是天下最普遍的准则,达到了“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就生育发展,欣欣向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家学者,构建了一个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进而论证人与人之间、天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和谐统一,更是将“和”的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
道家“和合”思想最初见于老子的《道德经》,其和合的辩证思想成为我国古代辩证思想的两大源头之一。道家强调生命的本然状态是“自然”,认为“复归于朴’’就是要生活在符合宇宙法则的和谐中,这就是生命的真实存在。
此外,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各家思想学说,也都渗透着和谐思想。佛家标举的“因缘和合”,墨家提倡的“兼爱”、“非攻”,法家主张建立的法制体系,都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修身、处世、治国的和谐理念。可见,和谐的基本理念一直在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特征和基本内核。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