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隧道监控量测基本规定
. 监控量测的管理必须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
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施工中应按细则实
施,工程竣工后应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人竣工文件中。
. 监控量测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确定监控量测项目;
2 确定测点布置原则、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
3 确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 施工单位应拥有专业的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掌握成熟、可靠的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监控量测人员要求相对稳定,以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连续性。 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
2 编制实施细则;
3 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
4 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
5 提交监控量测成果。
.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应报监理、业主,经批准后实施,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监控量测变更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率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做出记录。
. 1. 10 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要求,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人为错误。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检验分析。
. 1. 11 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
监控量测应达到下列目的:
1 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 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 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4 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5 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监控量测设计应根据围岩条件、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及监控量测目的进行。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特点编制,内容应包括:
1 监控量测项目;
2 人员组织;
3 元器件及设备
4 监控量测断面、测点布置、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
5 数据记录格式;
6 数据处理及预测方法;
7 信息反馈及对策等。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随施工工序及时进行,尽快读取初始读数,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监控量测项目
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
4. 2. 2
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应进行物理力学试验。 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4. 3. 1的要求布置。
表4. 3. 1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注:H。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o + 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其测点布置如图4. 3. 1所示。
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表4. 3. 2
的要求布置。
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
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