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雨霖铃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雨霖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6/20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雨霖铃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雨霖铃》教学设计
参赛单位:周口店中学
姓名:张晓东
教材版本:人教版
章节:第二单元,第四课
教学年级:高中二年级
注:本人同意本篇教学设计在“房山进校网站”上发表
课题:《雨霖铃》授课人:张晓东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及婉约派词的艺术风格,巩固诗歌鉴赏的简单方法。
2、通过诵读、品味、分析感知作者笔下情景和一的意境。
3、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描述美的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在诵读、品味中鉴赏诗歌中具有独特内涵的意象,品味意象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作者通过典型意象营造意味深沉的意境借以表现情感的艺术手法。
教学分析: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积淀,对宋词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积累了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课的教学侧重点应该是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分析,在诵读品味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笔下的意境及其表现出的情感,教师在适时地讲解作者艺术技巧,在通过扩展延伸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宋代婉约派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位能与苏轼一拼高下的柳郎中究竟何许人也,他的词又有何出众之处,这节课我们通过《雨霖铃》来走进这位风华绝代的宋代才子。
投影:“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二、诵读:
(1)同学们跟着字幕对照注解自读课文,注意明确字音字义。
(2)配乐朗诵。学生先跟音乐自读,再个读。
学生活动:配乐朗诵,整体感知文章情感及其氛围。
分析:这部分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与配乐朗诵,体会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同时通过音乐营造语文课氛围。
三、课文分析
1、提问: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你认为他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首词? (明确:哀婉悲伤)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学生基本能明确词的内容为离别词,情感趋向于凄清、孤独和悲伤。
2、诗歌分析方法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我们在以前分析诗歌的时候曾经说过,要想深入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必须对诗歌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及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要想解读《雨霖铃》,我们先来看柳永其人其词。
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难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所以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3、诗歌鉴赏方法二:意象意境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出了一种凄清、孤独与悲伤的情感。诗歌是情感的集中体现,而在诗歌中,作者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