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6/20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云南省沾益县水桥小学唐福香
课文名称:《地震中的父与子》
所属学科:语文
适用年级:五年级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建议教学时间: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会写“昔、拐、挖、掘、控、辟、拥”等8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感受“爱的力量”的伟人。
三、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
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意。
四、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本文所讲述的是一个非常令人感动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在深入阅读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及父子间的深厚感情。
五、设计思路
本文教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一个“疑”字,引导学生由触疑、质疑,到解疑、悟疑,直至探疑。不仅让学生在学****中发现并解决与课文息息相关的问题,而且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使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把课内所学与课外拓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能力,扩大信息量。
六、教学过程
(一)揭题触疑
1、观看有关地震的影片资料。
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3、师: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1989年,当一场残酷的大地震在美国洛杉矶一带发生时,一对父子却上演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去感受这段故事的真实与动人吧。(板书课题)
4、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质疑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
①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含二类生字的词语。
房倒屋塌废墟爆炸破烂不堪
②开火车读、齐读含一类生字的词语。
昔日漆黑拐角处挖掘控制开辟拥抱
读后强调“漆”字的“水”部不能写成“水”;“挖”字的“乙”部不能写成“九”;“辟”字的“启”部不能写成“启”。(课件显示)
3、四人小组交流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4、抽读课文,读流畅。
5、默读课文后说说知道了些什么?
①个人汇报
②小组交流
6、质疑问难
①小组讨论,解决简单问题。
②小组代表提出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相机解决部分问题,并梳理提炼。(归纳可能出现的问题)
A、与课文相关的重点问题:
1、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父子的了不起?
2、“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B、课外拓展的问题:
1、地震发生的原因。
2、地震发生前、发生中及发生后的相关情况。
(三)细读解疑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一,并用横线画出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体现儿子了不起的句子。
2、汇报交流,并相机重点指导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