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苏晶晶论文13秋.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晶晶论文13秋.doc

上传人:zhangbing6987 2015/6/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晶晶论文13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毕业论文
2013届(秋)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论文题目:论《霍小玉传》霍小玉的人物形象
学号:1365101253934 姓名:苏晶晶
办学单位:兵团电大农九师分校
学员工作单位:第九师一六九团中学
指导教师姓名:陈芳职称(务):高级讲师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第九师电大
毕业论文撰稿时间:二0一五年五月

目录
 
一、论《霍小玉传》霍小玉的人物形象----------------3
 二、从择偶标准看,她表现出超凡脱俗的高层次。-------6
 
三、从爱情理想看,她追求的是“至情”境界----------7
四、从殉情结局看,她的以生命为代价是其“至情”的最后证明
-----------------------------------------------9
五、从死后现身看,她身虽殒而魂仍“至情”不改-----10
六、参考文献-------------------------------------12
 
 
论《霍小玉传》霍小玉的人物形象
九师电大汉语言苏晶晶
内容摘要
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典型。在封建女性的共性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性格之决地是其突出的性格特征。与唐传奇中其他弃妇形象不同,面对破灭的爱情悲剧,霍小玉不甘于被抛弃的残醅现实。奋起反抗命运,不惜以命相酬,得到灵魂洗礼和精神升华。尽管她识人不明,心胸狭窄以王伤及无辜。但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一个凄凉惨烈极具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霍小玉;社会舞台;悲剧性格;悲剧精神
《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原是唐宗室霍王侍婢所生的***,因她出自「贱庶」,霍王死后,就同母亲一起被赶出王府,易姓为郑氏,落魄为***。李生为霍小玉的美色所倾倒,狂热地追求她;霍小玉也为李生的诗才所吸引,把爱情献给了他。她们母女并没有贪图李生的钱财,只希望终身有所寄托。李生也表示要与小玉白头偕老。但李生一离开霍小玉就变了心,与世家大族之女卢氏订婚。小玉却痴情不变,为寻访李生消息,卖了首饰,怀忧抱恨,怨愤而死。小玉临死前,黄衫客劫持
李生到小玉家里,小玉斥责李生辜负盟约,表示要作厉鬼复仇。果然,李生与卢氏婚后,得妒痴之病,闹得家无宁日。后来再娶三次,都因李生妒忌多疑,而得不到家庭的幸福。
作品首先描写了霍小玉美丽温柔、纯真可爱的一面。霍小玉初见李生时,年方十六岁,保持着一颗少女的天真无邪之心。初次见李生回答母亲的话时,“低鬟微笑”,悄声细语,李生请她唱歌,“初不肯,母固强之”,才肯歌唱,一副腼腆羞涩的样子。小玉和李生的交往,并不是为贪求他的财货,也不是想从他那里得到荣华富贵,而倾慕他的才华。这些表现都说明,她纯真的性格还没有被污染,高尚的情操驱使着她同李生相识、相知、相恋。
霍小玉的性格中既有因身世遭遇而带来的早熟,又有因涉世未深而带来的幼稚和天真。小玉的经历使她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家族的冷酷无情。因此,即使在李生最迷恋她的时候,霍小玉也总是涕泪盈眶,相信被弃的命运是必然的。她同李生相爱与她决心摆脱娼门的愿望分不开的,因为原来的高贵出身,较高的文化教养,本人优越条件,都使她无法忍受正等待着她的屈辱的生活。小玉从一开始就清楚自己同李生的社会地位悬殊,并且从李生“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的谈话中,看出了李生同她相好,是出于“色爱”,她一旦“色衰”就会被抛弃。李生娶小玉为妻有损门第,而且葬送他本人向上爬的前途。小玉也知道李生怎能牺牲他和家庭的一切而同自己结为夫妻,因此她在极端欢娱的中宵之夜,流着泪向李生诉说了心事“妾本娼家,自非匹”虽然李生信誓旦旦,并没有消除她心中的疑虑,但对她来说,这毕竟是暂时的慰藉。而在李生升官之后,她对今后的生活又做了一番思考,她冷静而清醒地看见了即将发生的一切,对李生的盟约不报幻想。于是她唯一的选择就是提出八年的短愿:希望李生同她共度八年的有限时光,然后任他“妙选高门”,成就婚事。她自己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遁入空门。为了成就李生的前途,自愿做出牺牲。这说明了她性格中幼稚天真的一面。
现在学界基本一致的看法是既肯定她的痴情,也同情她的遭遇,更赞赏她的反抗。这符合作者的主观命意,基本不错。但若将李益定性为“负心汉”形象,霍小玉则是一个近乎弃妇的形象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弃妇形象自《诗经》中的《氓》、《谷风》以降,代不乏人,但若这样评价霍小玉,未免降低了霍小玉形象的审美层次,削弱了其认识价值。笔者则认为,既然李益不是负心汉形象,霍小玉当然亦非弃妇形象,而是一个千古少有的“至情”女子形象。其美主要在爱情上的全身心投入,以致超越了婚姻,超越了生死,最后为至情付出了生命。这是光耀千古的闪光点,具有超时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