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友谊的回声.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友谊的回声.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6/21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友谊的回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年级音乐课《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情感态度)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倾听、实践、师生合作中理解歌曲、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的快乐。(过程与方法)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 ”、“p ”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掌握力度记号;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学难点:歌曲的旋律及力度记号的表现
教学方法:示范法视唱法等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挂图字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游戏:打招呼。教师从近致远依次与学生问好,与学生相互传递回声效果。
(设计思路: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游戏更加直观的感受距离和声音的联系)
2、提问:让学生发现远近声音的区别。
二、创设情境,感受,总结回声特点。
1、生活中的回声现象有哪些,并模仿?
(设计思路:通过发现生活中的回声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提示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的美)
2、引导学生总结回声原理: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是回声。
(2)提问:原声声音与回声声音在音量上各有什么特点?引出“强弱”,即,强用字母f表示,弱用字母p表示。
(设计思路:提倡学生在学****中的创造性,主体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定义,体现适合学生的学****方法。)
3、当我们来到云雾缭绕的大山中,面对连绵起伏的群山,与大山亲切的问好,会出现美妙的回声现象。
(1)第一遍喊出声音。
(2)第二遍注意八分休止符。
(3)第三遍带音高,注意体现前两点。
例如:
提示:指导学生先吸口气,再将头扬起来,这样声音就会传得很远。音乐旋律模仿回声。
(设计思路:通过联系曲感受回声效果,在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八分休止符。)
学****歌曲《友谊的回声》。
1、聆听第一遍,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听歌曲是几拍子的?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及歌唱时的声音,找找以前学过的音乐知识。
3、聆听歌曲,讨论歌曲所唱的内容,歌曲分为几部分?
4、聆听歌曲手划拍子,找出歌曲中表现回声的地方,试着唱一唱。
5、聆听歌曲,分组展示“原声”和“回声”。
6、聆听歌曲,找出你喜欢的乐句试着唱一唱。(游戏:小老师)
7、“噜”音模唱旋律。
8、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歌唱技巧及方法。(分小组,男女生等形式演唱)
(设计思路:教学中我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的多次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感受音乐,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小结。
1、解释“什么是友谊的回声”
师:学了这首歌曲,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友谊的回声吗”?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你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不用谢。这些一呼一应就是回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