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11年三峡大学第三届结构设计竞赛赛题.doc

格式:doc   大小:60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1年三峡大学第三届结构设计竞赛赛题.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6/21 文件大小:6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1年三峡大学第三届结构设计竞赛赛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1年三峡大学第二届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一、竞赛赛题
竞赛赛题:带屋顶水箱的竹质多层房屋结构
二、竞赛模型
竞赛模型为多层房屋结构模型,采用竹质材料制作,具体结构形式不限。模型包括小振动台系统、上部多层结构模型和屋顶水箱三个部分,模型的各层楼面系统承受的荷载由附加铁块通过实现,小振动台系统和屋顶水箱由承办方提供,水箱通过热熔胶固定于屋顶,多层结构模型由参赛选手制作,并通过螺栓和竹质底板固定于振动台上,图1为示意性结构图。
图1 模型示意图
三、模型要求

(1)底板:多层结构模型用胶水固定于模型底板上,底板为33cm×33cm×8mm的竹板,底板用螺栓固定于振动台上。
(2)模型大小:模型总高度应为75cm,允许误差为±10mm。总高度为模型底板顶面至屋顶(模型顶面)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但不包括屋顶水箱的高度。模型底面尺寸不得超过22cm×22cm的正方形平面(见图2),即整个模型需放置于该指定平面范围内,模型底面外轮廓与底板边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螺栓能顺利紧固。
(3)楼层数:模型必须3个楼层,底板视为模型第一层楼板。
(4)楼层高度:每个楼层层高25 cm,允许误差为±5mm。楼层层高是指该楼层主要横向构件顶部与其相邻的上一楼层主要横向构件顶部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层层高从底板顶面开始计算。柱脚加劲肋、隅撑及其他外立面构件不影响计算楼层净高。
图2 模型底板示意图(单位:mm)
(5)使用功能要求:楼层各层空间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在模型内部,楼层之间不能设置任何横向及空间斜向构件(示例如图3),使铁块能顺利放进模型。
图3 构件布置示例
(6) 楼层有效承载面积:楼层范围为各承重分区最外围楼层梁构件所包络的平面。在楼层范围内与楼面构件直接接触的铁块的覆盖面积定义为楼层有效承载面积,每个楼层有效承载面积均不应小于12*18 cm2。
(7)模型顶面应为平面,并满足安全放置水箱的要求。若由于顶层尺寸不合适而导致水箱无法安装,则模型判为失效,取消振动台加载资格。

(1)利用热熔胶将附加铁块固定在模型除底层以外的各个楼层的楼面结构上,可在楼层上设置固定铁块辅助装置,但辅助装置和铁块不能超出楼层范围且不能直接跟柱接触。
(2)提供大、小两种规格铁块。大铁块长、宽、高约分别为12cm、,重量为1800g。小铁块的长、宽、、,重量为675g。由于加载设备限制,模型中附加铁块总重量不得低于15kg,。铁块可以叠放。模型顶面不能放置铁块。
(3)模型顶面上应放置水箱,且水箱内注入不低于10cm高的水()。水箱只允许竖直、正向(水箱盖朝上)放置(水箱容量为4L,尺寸155mm×155mm×257mm中155mm×155mm为上表面盒盖的外轮廓尺寸,而与模型顶层直接接触的水箱下底面外轮廓尺寸为124mm×124mm)。
(4)模型试验仅在单一水平向施加地震作用。试验时模型放置方向由参赛者自行确定。
四、加载与测量

结构模型采用WS-Z30小型精密振动台系统进行模拟水平地震作用的加载,考察模型承载力。

图4 水平振动台和激振器
图5 功率放大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