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论文.doc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2018/6/21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历史教学培养论文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常常感觉肩上担子很重。应该如何上好历史课,才能让学生一生真正受益?《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增强历史洞察力和使命感,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了吗?
实际教学中,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教师更多注重的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分数的提升、升学率的高低,学生求学的目的是考高分、考状元、考名校。现在的家长也把学生往这条路上送,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都不用干、不用学,结果每年出来一大堆失业的人,其中不乏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是不是人才太多了,用不了?但有的企业家却说找不到有用的人才,问题在哪?问题出在整个教育体系没有训练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企业要用的员工绝不仅仅是一个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有诚信、负责任、懂得做人处理道理的员工。而这些都要等大学毕业了、工作了再来学吗?那就太迟了。这就要求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母的要慎思:教育必须重伦理,把学生一生德行的根基打牢是第一位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是第二位的。这样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教学才真正利益学生、成就学生的。
一个品德高尚的有德行的教师才能教出有德行的学生,这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博学,更要有德、有智慧、有敏锐的观察力,要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孩子的道德学问。具体从哪下手呢?从他的存心下手,直截了当,因为一真一切。一真是什么?是心真。一切是什么?是行为。心真,所有的行为都真了;心不真,所有的行为都是假的。存心必须是善的,必须是正确的思想观点。那依据谁的思想观点才是正确的呢?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圣先贤早就给了我们智慧的开启:百善考为首。我在给学生讲授鸦片战争时特意讲了林则徐给我们人生的十个提醒:《十无益》,其中第一条就是:“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孔夫子也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现代教育不太重视传承圣贤的教诲,很多学生对父母对他们付出的一切心安理得,父母付出越多,他越不知道珍惜。有些家长的教育行为也值得商榷。比如: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考出好成绩,许下种种物质奖励。这样孩子的存心就是:我考好了就有钱财奖励,父母的奖励是应该的,甚至父母忘记了,还主动索取。还有的家长为了改掉孩子的懒惰习气,在家做家务也给予金钱支付,还很高兴地认为是这向西方学习,认为这样孩子不仅变勤劳了,还学会了管理钱财。孩子在金钱的刺激下,也确实变勤快了,但有位家长告诉教师:有次她很累,请孩子帮她洗衣服时,她的孩子居然说:“今天我也累了,不想挣这钱了。”家长无可奈何地说:“当时我真是伤心欲绝,才发现我的方法错了。”确实,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可能表面上解决问题,事实上又制造了很多问题。我们的古圣先贤早就有教诲:“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承受”,“德有伤,贻家羞”……家庭是每一个人要用心去付出的地方,是形成一个人懂得尽责任,懂得感恩、知恩、报恩的地方。做家务、努力学习是在尽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啊。“自古忠良出于孝子”,我们教孩子的存心不能偏颇。当我把这些道理在课堂上渗透进出时,我发现学生听得很专心,也很感动。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很受教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一个人是要学坏的。
当学生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后,做教师的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我常将书中流芳百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