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制法的自然科学。
一、化学促进社会发展
古代:火药、造纸、冶炼青铜(商)、冶炼刚体(春秋战国)、瓷器、酿酒、制药
近代:炼钢、炼铝、建筑、联合制碱法(侯德榜)、人工合成蛋白质
现代:塑料、合成纤维(光纤)、半导体(电脑)、药物
未来:绿色化学、多学科应用
二、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形状、状态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蜡烛熔化、汽油挥发、铁在2000摄氏度时化成铁水等)
2、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和产生沉淀、例如呼吸作用、食物的变质、燃烧、铜在超市的空气里生成铜绿、蜡烛燃烧、钢铁生锈、植物的光合作用、橡胶老化等。)
3、两种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是发光、放热的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区别(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生成
爆炸可为物理/化学变化
注意: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三、体验化学变化
实验一
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1~2mL)澄清石灰水,通过吸管向石灰水吹气。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产生了白色的沉淀)
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石灰水→碳酸钙+水
注解: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碳酸钙俗称大理石、石灰石
实验二
步骤: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逐滴滴入盐酸溶液。
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溶解。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盐酸→二氧化碳+水+氯化钙
化学反应式(复分解反应)
实验三
步骤: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亮,再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现耀眼白光,产生白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氧气→氧化镁
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
.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的性质
. 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不)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物质的熔化温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101KPa为标准大气压强)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三不”规则
节约规则未规定用量时→ :按最少量1~2ml取用
: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处理规则 。。。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实验室守则
二、实验室安全要求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点燃气体前先要验纯
着小火用湿布/沙土覆盖
滴瓶内胶头滴管不可洗
三、伤害处理
割伤:酒精棉球→红药水
烫烧伤:75%酒精→蓝油烃
化学灼伤
浓硫酸酸:干抹布轻轻拭干→大量水冲洗→涂上3%~5%小苏打(碱性)
烧碱:大量水冲洗→2%硼酸、醋酸(弱酸性)
眼:蒸馏水→5%小苏打
四、实验操作
1、仪器加热
直接: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
2、过滤
原理: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液面低于滤纸
三靠:小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三层滤纸、漏斗尖嘴靠大烧杯壁
3、气密性检查
五、药品取用
1、固体
粉末:药匙、纸槽
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送至管底,块状送在管口即可
2、液体
倾倒法
(1)瓶塞倒放
(2)标签对手心
滴加法:滴管竖直悬空
如没有说明具体用量
液体:1——2ml
块状、颗粒状:1——2粒
粉末: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六、实验器材
1、量筒
无零刻度
用法、操作
(1)放水平
(2)用倾倒法倒入液体至接近刻度(标签对手心、瓶塞倒放)
(3)改用滴加法
误差分析
读数
仰视:V偏小俯视:V偏大
量取:V偏大俯视:V偏小
七、体验实验操作
实验一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结论:酚酞遇碱变红。酸碱中和,酚酞在中性溶液呈无色。
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钠+水
化学反应式:NaOH+HCl→NaCl+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