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西边疆研究的差异性对中国边疆研究的启示.pdf

格式:pdf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西边疆研究的差异性对中国边疆研究的启示.pdf

上传人:xwbjll1 2015/6/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西边疆研究的差异性对中国边疆研究的启示.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5 年 1 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2 卷第 1 期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收稿日期] 2014‐11‐06[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民族关系比较研究”(14XMZ002)[第一作者简介] 徐黎丽(1966 —) ,女,上海人,法学博士,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中西边疆研究的差异性对中国边疆研究的启示徐黎丽,卫霞(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民族学研究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 从中西涉及边疆的研究成果来看,西方边疆研究偏向理论及观点的论证,如相互边疆理论、冲击—反应模式、心脏地带理论、高边疆理论;中国边疆研究则偏向学科的建构,如边疆学、边政学、边防学、边安学,这种差异性对解决中西边疆问题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边疆具体问题入手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研究,在解决边疆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对边疆问题的共识和解决方案并提升为中国边疆理论则是当前中国边疆研究的方向。[关键词] 中西边疆研究;差异性;启示[中图分类号] C 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9162(2015)01‐0049‐07边疆,是一个含义较广的概念,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中西关于边疆的研究都有实证主义、相对主义和社会进化论的观点,强调地理环境对边疆人生存方式的影响等,但是双方边疆研究的旨趣及方向的差异性还是非常明显的。一、中西边疆研究的差异性(一) 研究视角由于历史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相异,中西方边疆研究在视角上有很大的不同。1 .解释学视角的差异:内部主义与外部主义西方边疆学说中,特纳的边疆学以美国本土西进运动解释美国历史,是美国式的内部主义,或称西方中心主义。①拉铁摩尔更是以一种内部主义视角审视中国亚洲内陆边疆社会,将中国内地的王朝循环与草原游牧社会的历史循环相联系,分析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间交错拉锯的状态,提出相互边疆理论,从边疆来解释中国历史。[ 1 ]中国边疆研究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认为边疆是历史的产物,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边疆观,边疆概念以地理自然边界为基础,运用解释学的外部主义,用历史来解释边疆。2 .经济学视角的差异: 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特纳的边疆学说,肯定了西部廉价自由土地对于美国农业经营方式、移民流动的作用,提出著名的“安全阀”理论。[ 2 ]拉铁摩尔在分析内蒙边疆部落的历史地理功能时,提出“贮存池”的说法。费正清“冲击- 反应”模式所分析的中国东南沿海外贸历史,都离不开经济学的视角。今天西方学者对利益边疆的重视与研究也是对于经济学视角的运用。而中国边疆学多是分散主题研究,不把中国边疆作为独立客体从经济学视角去分析。治边研究注重对四夷的礼俗教化,不同于西方国家对边疆的贸易往来和征服。整个国家也固守“重道轻商”的价值理念,不注重边疆地区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对国家的影响。3 .运动学视角的差异: 动态与静态西方边疆学研究注重运动中的各种联系,从学术的角度看, 特纳第一次用边疆学论证了美国的价值体系,他认为美国历史是对西部边疆文明拓殖的周而复始的运动。拉铁摩尔则分析了中国中原农耕文明与边疆游牧文明相互接触、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