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关于儿童电影...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儿童电影...doc

上传人:jiqingyong345 2015/6/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儿童电影...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文由微波太阳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关于儿童电影
请输入副标题
儿童电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有人说起来热血沸腾,有人则干脆否认它的存在。或许,就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中新中国儿童电影走过了 60 年,它以自己若隐若现的方式提醒着自己坚强的存在。回顾这些年来儿童电影的发展, 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就如有人说的,中国儿童电影 60 年来的最大收获就是知道让儿童的脸由硬变软,变回孩子本来灿烂而天真的面容。儿童与电影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亲缘性。正如匈牙利电影理论家依芙特·皮洛所言, 有些概念和体验,儿童完全可以通过非语词手段予以表达;至于电影,就像儿童思维,也能使话语无法全面把握的内容跃然于银幕之上。儿童思维与电影手段的相互契合, 既是儿童电影不同于其他题材(或类型)电影的本质规定性,也是具体评价儿童影片成败得失的主要标准之一。
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从 1953 年上映的第一部新中国出品的儿童影片《为孩子们祝福》开始,儿童电影在生产与传播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在创作观念、接受效果、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受到来自各个阶层的观众群体的质疑和反思。政治化、***化、训育化的儿童电影观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 1953 年至 1979 年间,儿童电影主要以战争年代的苏区、战地与和平年代的学校、工矿为故事发生的场景,并在这种相对写实、不无政治色彩的电影空间里, 展开了中国儿童电影针对新中国儿童必须经历锻炼成长、即将承担国家重任的电影想象。在此过程中, 新中国拍摄的大多数儿童电影直接将儿童推向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与国家的生产和建设空间,把***作为儿童的模范,或使儿童逐渐以***自居,很大程度上抹去了***与儿童之间的心理特点与言行差异, 成为这一时期政治意识形态的又一种电影附注。与此同时, 形成了一种政治化、***化、训育化的儿童电影观念,不仅在当时阻碍了儿童电影的发展,
而且深刻地制约着 1979 年以来至今的中国儿童电影创作。
正因为如此,从新中国成立到 1979 年前 30 年的儿童电影实践,其中的许多作品如《为孩子们祝福》《青春的园地》《皮包》《阿福寻宝记》《大跃进中的小主人》《人小志大》、、、、、、《暑假的礼物》《兄妹探宝》《小足球队》《阿勇》《小将》《阿夏河的秘密》等,均因无、、、、、法获得观众的喜爱而很快便被观众遗忘; 《接班人》《父子俩》等影片,因政策变化太快或、图解政策过甚,拍成后在当时就未获得发行机会。这些影片大多为响应“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政治运动或全民动员而创作,把儿童的生存空间呈现为一些毫无童趣、缺乏生机的所在,把儿童的心理想当然地处理成迎合时政、大而无当的普泛概念,既无必需的儿童思维,也无相应的电影手段,其面目之枯燥乏味,由此可见一斑。
红色经典儿童影片的诞生
当然,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同样出现了一批相当优秀或影响巨大的儿童电影作品, 成为当时以至当今中国儿童电影中过目不忘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包括《鸡毛信》《祖国的、花朵》《风筝》《红孩子》《宝葫芦的秘密》《小兵张嘎》《小铃铛》《闪闪的红星》等在、、、、、、内的新中国儿童影片, 在意识形态与国家权力意志许可的范围内, 不仅以场景的拓展推动了空间的电影想象, 而且以童心的还原充实了想象的电影空间, 为儿童思维与电影手段的相互契合寻找到了一条较为有效的发展路径。其中,海娃、嘎子、潘冬子等银幕形象深入人心, 《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电影歌曲余音绕梁。特别是影片《小兵张嘎》、, 在儿童思维与电影手段的相互契合方面, 达到了超越时代的思想水平和艺术高度。据有关材料显示,迄今为止, 《小兵张嘎》仍是中国观众公认的印象最深也最为喜爱的国产儿童影片。
跟同时期其他儿童影片相比, 这些优秀的儿童影片均以场景的拓展推动了空间的电影想象,并以童心的还原充实了想象的电影空间,不仅让儿童斗争、生活与学****游乐的空间真正地归他们所有, 而且将这些特定的电影空间表达为一个专属于中国儿童的、较能信服且令人向往的生长空间。这些影片之所以能够发挥老少皆宜、雅俗共赏、长久不衰的宣传教育功能和游戏娱乐效果,其内在的原因主要在此。
在影片《鸡毛信》里,蔡元元普普通通的外形和朴实生动的表演,跟石挥平直亲切的导演风格与华北山村自然粗犷的景象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了不可多得的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同样, 在影片《小兵张嘎》导演崔嵬的观念中,嘎子和胖墩的扮演者安吉斯、吴克勤等, 都是一些在银幕上“生活”而不是在银幕上“表演”的孩子。而在摄影师聂晶的镜头里,纯朴、浑厚而又刚劲的影像基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