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赵氏孤儿
学习目标
、虚词。
、公孙杵臼这两个人物形象。
。
常见实词
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然亦君之咎
乃治灵公之贼
以致赵盾
妄诛谓之乱
妄诛谓之乱
朔死不恨
皆灭其族
走公宫匿
若幸而男
赵氏先君遇子厚
铲除(动词)
用龟甲占卜时的裂纹(名词)
断绝
过错(名词)
凶手(名词)
招引招致(动词)
随意(形容词)
昏乱(形容词)
遗憾(动词)
家族(名词)
跑(动词)
幸运(形容词)
对待(动词)
常见实词
赵氏先君遇子厚
子强为其难者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
谬谓诸将军曰
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
而叔带去周适晋
矫以君命
事先君文侯
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
及赵武冠,为成人
程婴乃辞诸大夫
优厚(形容词)
勉力(形容词)
背着(动词)
哄骗(动词)
军队(名词)
延续(动词)
到……去
假托(动词)
侍奉(动词)
拜见(动词)
行加冠礼(动词)
告别(动词)
常见虚词
赵将世益衰
将作难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胡不死
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
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
及索,儿竟无声
後必且复索之
後必且复索之
纵不能立
独杀杵臼可也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更加(副词)
将要(副词)
虽然(转折连词)
仍然(副词)
为什么(代词)
这(代词)
假如(连词)
不久
竟然(副词)
将要(副词)
再(副词)
纵使(假设连词)
只(副词)
确实(副词)
依靠(介词)
没有(副词)
词类活用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若幸而男,吾奉之
衣以文葆
兆绝而後好
为……占卜(为动用法)
为……哀伤(为动用法)
使……立(使动用法)
使……活(使动用法)
使……受苦(使动用法)
生男(名词活用作动词)
穿上,裹上(名动)
显示吉利(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合作探究
叔带托梦,昭示厄运
屠岸作难,灭赵九族
公孙献身,程婴救孤
景公占卜,谋立赵孤
赵孤成人,程婴成仁
合作探究
2. 公孙、程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公孙杵臼:
舍身报恩勇敢无畏义字当先
程婴:
义字当先敢于担当
忍辱负重以身殉义
合作探究
3. 《赵氏孤儿》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作者通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歌颂了正义,鞭挞了邪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集中体现了对士林阶层中能在生死关头有所选择的英雄的敬重。
拓展延伸
赵氏孤儿在《史记》中,仅仅是寥寥数句,故事真正发扬光大到了元末,元代作家纪君祥创作了《赵氏孤儿大报仇》的杂剧剧本,后在此基础上,明传奇作家徐元久创作了剧本《八义记》,清代被改为棒子剧目《八义图》。直到今天仍以各种剧种上演。
《赵氏孤儿》是十八世纪唯一被欧洲人所接受的中国戏剧。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