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源性休克
概述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临床表现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全身软弱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发绀、尿少或尿闭、神志模糊不清、烦躁或昏迷,若不及时诊治,病死率极高,是心脏病最危重征象之一。
流行病学
据国外统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并发心源性休克者占10%~20%,%~23%。
上海瑞金医院统计10年住院心肌梗死370例,符合心肌梗死休克诊断标准的共31例(%)。
病因
根据产生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和原因,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心肌收缩力极度减低
包括大面积心肌梗死(当40 %或以上的左心室心肌受损害时常出现心源性休克,85 %的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左心功能衰竭所引起);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各种类型的心肌病;
病因
二、心室射血障碍
包括大块或多发性大面积肺梗死,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瓣膜穿孔所致严重的瓣膜关闭不全,严重的主动脉口或肺动脉口狭窄。
病因
三、心室充盈障碍
包括急性心包填塞,持续性心室率过速,严重二尖瓣狭窄,心房肿瘤或球形血栓嵌顿在房室口,心室内占位性病变等。
病因
四、混合型:即同一病人可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如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缺损或乳头肌断裂
五、心脏直视手术后低排综合征:多数病人是由于手术后心脏不能适应前负荷增加所致。
一、心源性休克的形成基础
在心源性休克引起血压下降的过程中,心脏泵血功能的明显减退起着主导作用,而后者又主要取决于心肌组织的功能状态和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
一、心源性休克的形成基础
1、心肌部分坏死致心输出量降低
可收缩心肌量的显著减低→动脉压减低→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进一步损害心肌功能→扩大心肌梗死范围
一、心源性休克的形成基础
2、心肌收缩不协调
梗死部位的心肌→不协调心室收缩→未梗死部位心肌必须增加舒张期长度以保持适当的心输出量。
如左室大片心肌梗死时→剩余心肌即使最大限度地伸长也不能维持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明显减低→不能适应全身循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