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七年级地理总结.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地理总结.doc

上传人:gd433 2015/6/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地理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大清单汇总
总结:赵昌余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头凸起的巨大椭球体

大小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地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叫地球仪由地轴、纬线、经线、南极、北极组成
2、地轴:地球自转的轴
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纬指示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线长度变化: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形状:初两极外都是圆圈
概念: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4、经指示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线长度变化: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起算线:赤道为零度纬线
5、纬度读数范围: 00到 900 ,北极为900N ,南极为900S
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划分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起算线: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定位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读数范围:00到 900 ,本初子午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1800 W
6、经度与1800 E重合,称为1800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用200W与160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按逆时针从200W到1600E为东半球,相反为西半球)
注意:1、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以东
称东经,用E表示。
2、重要的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
3、纬度的划分意义:00——300为低纬,300——600为中纬,600——900为高纬
7、利用经纬网定位:(先写纬度再写经度,如:北京的经纬度为:(400 N ,1200 E )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1、自转概况周期:一天(24小时)
速度:15度/小时
2、自转的意义:产生了地方时和昼夜现象(时间的计算方法:经度每相差15度相差一小时)
二、地球的公转
方向: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
1、公转概况
周期:一年
2、公转的意义(原因: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表面受热不均匀,受太阳光照射不相同——太阳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直射)
(1)产生四季的划分(春、夏、秋、冬的划分及四个节气时间)
(2)产生了昼夜长短(赤道地区全年昼夜长短相同,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其余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随太阳光的直射而不同)
北半球的昼夜变化规律:1)从春分到夏至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到夏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
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外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则相反;
2)从夏至到秋分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到秋分这一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长短相等;
3)从秋分到冬至昼继续变短,夜继续变大,到冬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一年中出现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外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则相反;
4)从冬至到春分昼开始变长,夜开始变短,到春分这一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长短相等;
(3)产生了温度带的划分(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为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