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三一律──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制定的戏剧创作法规,又称“三整一律”,指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即一个剧本的时间只能限制在24小时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一个中事件。三一律可以便戏剧的情节高度集中,结构紧凑,矛盾突出;但到了后来则成了束缚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终于被浪漫主义赶下历史舞台。
2、感伤主义──又称主情主义,因斯泰恩小说的《感伤旅行》而得名。它产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的感伤情绪。感伤主义作家用感情和仁爱代替理发作为批判工具,着意刻画人的内心活动,描写人的悲惨命运,以唤起读者的同情与共鸣,不少作品常常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调。感伤主义影响了狄德罗、卢梭等作家遥创作,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有较大影响。
3、南方诗篇──普希金创作中由《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组成的抒情诗的总称,系俄罗斯文学中典范的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4、“多余人”──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开创的一类特殊的艺术形象。他们反叛贵族上流社会的庸俗生活,要求变革专制农奴制的社会现实,但又远离人民,因而找不到出路。于是,他们忧郁、苦闷,最后成为一事无成的多余人。他们是贵族革命时期优秀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到后来则逐渐丧失了进步性。
5、“俄罗斯少女”──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首创的一类贵族妇女的理想形象,她们植根在俄罗斯民族生活的土壤之中,既有俄罗斯民族纯朴、热情和善良的品格,又有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从而以其高尚、纯洁、美丽、善良、迷人的性格成为民族的灵魂。
6、民粹派──19世纪俄罗斯解放运动中的一个思想派别,因其发起到民间去的运动而又自称为民众的精华而得名。民粹派因脱离俄国社会实际而很快失败,到了80年代蜕变为恐怖组织“民意党”,以刺杀沙皇而著称。
7、“自然派”──19世纪4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俄罗斯现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它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于自然(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专制农奴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呼吁妇女解放,在文学题材、语言和技巧方面都有所创新。“自然派”本是俄国反动文人对该派的贬称,别林斯基则通过理论上的阐述,赋予其新的含义。
8、“西欧派”──19世纪40至50年代俄罗斯解放运动中的一个思想派别,中有屠格涅夫。其成员多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具有自由主义倾向。他们抨击俄国的君主专制政体,主张废除农奴制,但又反对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俄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俄国走西欧资本主义的道路,实行英、法式君主立宪或议会制。此派成分较杂,在农奴改革后瓦解。
9、小人物──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开创的一类艺术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贫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显赫的大人物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
10、社会问题剧──易卜生独创出的一种戏剧类型,以尖锐地提出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来讨论而著称。这些剧本提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11、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的代名词。奥勃洛摩夫是冈察洛夫的同名小说的主人公,俄罗斯文坛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他是一个极端懒散、害怕生活发生变动、精神麻木而耽于空想的地主,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