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将相和》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将相和》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6/22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将相和》教学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将相和》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教学《将相和》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学习文中的“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两个故事。教学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抓故事中人物言行,品读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及他们各自美好的品质,还有就是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这节课中,本着我们关希暐名师工作室的“关注生命、坚守语文、尝试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学习为主,在“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指导下,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作为学法和教法设计的出发点,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表演等方式,体会课文思想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守语文课堂。以复习引入,并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如,在导出“渑池之会”这个故事前,我问同学们:“在‘完璧归赵’事件中,秦王的阴谋有没有得逞?”“那他有没有就此罢休呢?”又如导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时,我问:“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再次立功,被封为上卿,廉颇的态度怎样?”这一问,会把学生的思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自然将矛盾的焦点聚集到蔺相如的“嘴”上。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习时带上了问题,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再通过读把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树立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将相是怎样和好的,不仅突出了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虽然战绩赫赫,但能知错就改的精神。最后总结将相和好的原因——为了国家的利益。这样,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思想植根于学生心中。
同时,我让同学们自读、自悟到合作学习,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又让同学们在小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会与人合作。如:领悟人物性格特点,让同学们通过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从人物的言行入手,抓重点词句,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读中体会,读中领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关注生命就是关注孩子的成长,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及时去发现,去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并循循善诱,让孩子们看到彼此的优点,在学习中增强自信,共同进步。如这节课中,当一个男同学在朗读蔺相如非常愤怒的一句话时,非常有感情,但读错了一个字。我请一位女同学进行点评。这位女同学及时指出了,这个男同学把“您”错读成“你”。“你听得真认真,除此以外,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同学在读的过程中又有哪些优点呢?”女同学立刻就说:“他读出愤怒的语气来了”“对!我也听出愤怒的语气来了。”这样,在肯定了这两位同学的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另外,我在这节课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时,学生对两个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认识,但是想真正领悟品质还学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此,我设计了让学生
发挥想象力,想一想廉颇上门负荆请罪时,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话。再演一演“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一环节。我并不是强求要达到什么效果,而是让作为表演的同学来说,实践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体验。对于观演的同学来说,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实在的感悟。同时通过表演,既超出了文本限制,又培养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者,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思考·练习”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