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暗示教学法.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暗示教学法.doc

上传人:wzt520728 2018/6/23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暗示教学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保加利亚:卢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思想
格奥尔基(乔治)·卢扎诺夫(i Lozanov)是保加利亚心理治疗专家所创。他根据心理学的无意识原理,生理学的大脑两半球技能原理,哲学的整体性原理,教育学的暗示启发原理,受印度瑜伽功的影响而提出暗示教学思想并开始暗示教学实验。
一、发展阶段
(一)***教育阶段
20世纪60年代,暗示教学小组,在***教育中开展初步实验,并进行理论研究。
(二)普通教育阶段
70年代,在普通教育(小学)中推广实验阶段,扩大到全国。
(三)国际影响阶段
1971年,国际会议召开(保加利亚瓦尔那);1976,国际学术会议(美国洛杉矶);80年代引入中国:暗示教学;情境教学。
二、含义
(一)暗示
所谓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隐喻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间接影响的一种作用方式。
(二)暗示教学
所谓“暗示教学”,就是对环(情)境作精心设计,用暗示、联想、想象、联系和音乐、戏剧等各种方法,营造充满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氛围),引起学生自觉学****的动机,激起学生学****的需要和兴趣,以发掘学生的大脑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简单说,就是:
利用各种暗示手段(方式),激活学生心理潜力,加速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洛扎诺夫给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教学方法。”
三、原理(依据)
(一)心理学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向统一原理、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统一原理。
(二)生理学的大脑两半球分工协调活动原理。
(三)教育学的暗示、启发原理。
(四)哲学的整体性原理
(五)精神治疗学理论。
四、原则
(一)愉快而不紧张原则(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
愉快而不紧张的学****气氛是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因此,暗示教学法要求教学不应带有任何紧张气氛,要使学生在愉快、自然、轻松的情境中学****在暗示教学中,愉快情绪不是来自要求学生掌握繁多的知识,而是来自学生主动索取知识的愿望。因此要求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消除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紧张、恐惧等感觉和情绪。
(二)有意识无意识统一原则
无意识心理活动使人们能和环境保持平衡,而且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建立在无意识的组合之上。“个人的见解、动机和记忆都受感情、想象以及其它无意识活动的影响”。只有当有意识与无意识和谐统一时,学生的智力和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卢扎诺夫认为,如果教学过分相信理性的力量,不顾及感情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最终只能造成理智和情感、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矛盾,加剧彼此间的不平衡,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师生相互暗示(尊重信任)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不但能把握学生的情感,而且能使之与理智趋于一致,使学生通过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心理活动渠道去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识。
(四)多种暗示综合作用原则
暗示手段包括:音乐、艺术(戏剧、舞蹈、电影)、情境、游戏、节拍(韵律)、声调、前卫(崇拜心理、明星效应)
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
多种刺激共同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