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23马说课件3.ppt

格式:ppt   大小:1,488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3马说课件3.ppt

上传人:mh900965 2018/6/23 文件大小:1.4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3马说课件3.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
论和记叙。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
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后,过了四年才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推官,又过了六年即贞元十八年(802)授四门博士,历迁监察御史,因上书言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
作者简介
韩愈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文风,提倡散体,主张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写作背景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
文体介绍
朗读指导
1、流畅朗读:注意生字,注意断句。
2、情感朗读:注意语速,注意顿挫,注意情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朗诵课文
zhǐ
pián
shí
sì
sì
shí
xiàn
dàn
s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朗诵课文
zhǐ
pián
shí
sì
sì
shí
xiàn
dàn
s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