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柳东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工作汇报 -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 书业网.doc

格式:doc   大小:86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柳东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工作汇报 -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 书业网.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8/6/23 文件大小: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柳东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工作汇报 -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 书业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柳东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工作汇报-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书业网

柳东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
划”工作汇报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按照柳州市委、市政府“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方案,结合柳东新区实际,积极开展各项倍增工作。
,比2005
,,%。计划在“十二五”期五年累计打造亩年产值超万元的“万元片区” 5000亩,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万元新农村”4个,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种植“致富示范农户”20户,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15年达到14000元,“十二五”期净增7000元。
一、主要措施与成效
1、拟定了《柳东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工
作实施方案》,召开了柳东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工作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柳东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2、利用区位优势,创建高效特色种植业基地。以柳州
市“十大农业工程”项目为依托,做好我区雒容镇坭桥村蔬菜基地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高坭桥蔬菜基地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升我区基地蔬菜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推进。
3、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我区农业生产向现代
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着力抓好雒容镇秀水村社尔屯、雒容镇坭桥村坪上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21亩双季葡萄示范点和4万筒食用菌栽培示范点。推进坪上屯蔬菜合理化周年轮作模式,建立22个高效网模栽培水果、蔬菜大棚,着力打造万元村。
4、引进农业新品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目前我
区经济作物以甘蔗、蔬菜为主,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作物品质,今年甘蔗引进5个新品种,蔬菜新品种2个,农作物品种的更新,可大大提高我区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5、发挥农业部门科技人才作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
科技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培训,上半年共进行技术培训25期,培训农民2500多人次
6、继续加大合作社扶持力度,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打
造柳东新区蔬菜品牌。充分了解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种植适销产品,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主要以辣椒、豆角、青瓜为主。,2012年上半年新发展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
7、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引导农户创建农业观光旅游园2
个,发展“农家乐”5户,增加了家庭经营性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1、受农民自身素质的制约。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和思想
观念落后,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本性因素。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数为老人和妇女,这一部分人相对文化素质偏低,导致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差,同时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分散经营,各自为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主动地调整结构去适应市场的可能性很小。
2、受工农业剪刀差的制约。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农
业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保障,但工业品的价格涨幅总是大于农产品的涨幅,近年来,农资价格年涨幅过大,农产品价格增幅过窄,种植成本过高引致农民第一产业收入增加缓慢。以粮食生产为例:2006年尿素价格每吨为1400元,粳稻收购价1800元,到2011年尿素批发价涨到每吨2200-2300元,粳稻收购价每吨2200元,工业品价格涨幅远高于农产品价格的涨幅。
3、农业、农村技术基础低,现代农业产业意识低,设
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仍处在起发阶段,影响农业产业整体效益。
4、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如水利设施仍是60-70年代
水平,一些地方甚至还不如,水源地水源枯竭供水不足,土壤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制约农民增收。
5、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无法实现规模化种植,致使
劳动力成本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减弱,直接影响农民收益增长。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必须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一是要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农业投入的比例。二是要加强和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臵补贴的财税政策。较大幅度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三是要加强监管,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有效,促进农业发展。
2、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
产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必然途径。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切忌避免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根据我区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