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祛斑美白.doc

格式:doc   大小:4,022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祛斑美白.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6/24 文件大小:3.9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祛斑美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昙华林的去与留
————记2010年寒假社会实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
031101班童登
目录











摘要
在获得这项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想到了去寻访昙华林,这个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在初步制定计划后,于一个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和一个朋友一同前往。我们从湖北省中医学院途经该大学的图书馆,穿过一条小巷,沿街参观了“三厅”旧址,武汉市第十四中学,仁济医院,转而登上小山,观赏了一座类似小庙的建筑后,穿过胭脂路,粮道街和小吃城。多次想访圣诞堂,未果。却意外的发现了胭脂山的建筑,结束了这次行访。本着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建筑的艺术美,以及这次课题的研究对象,在结束寻访之后,对昙华林的建筑动向,发点小议。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这个历史及历史文化也渐渐被淡忘的今天,像昙华林这样具有高度历史研究性的地域,是应该与时俱进,建立全新的摩天大楼,高楼林立,一展现代文明的气息;还是应该回归于土色土香,更添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抑或是走中庸之道,在新式建筑中镶嵌些许的古朴,在历史建筑中加入现代元素,类似古屋咖啡厅,木窗防盗网,天窗配空调的古怪创意?这些看似简单却仍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内容


昙华林,此地多有小型庭院,并善植昙华,因古时花、华2字相通,故名。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
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现昙华林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现在的昙华林主要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戈甲营、马道门、太平试馆、三义村以及花园山和螃蟹岬两山在内的狭长地带,。这里有50多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老教堂、老医院、老学校、老民居、老城墙……
这里还隐没着西方传教士在汉设立的最早的文华书院(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和天文台、修建于1895年的仁济医院、石瑛故居、钱基博(钱钟书之父)老宅、瑞典领事馆等众多近代历史建筑。
在此我们列举几个昙华林著名的古建筑:

仁济医院
西式教会医院,是最早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慈善机构杨格非和中华基督教会创建的医院,也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
仁济医院原名英国伦敦教会医这所医院与一位英国传教士杨格非的名字联在一起——1861年,该教士在与昙华林临近的戈甲营建礼拜堂,尔后开设诊所和义塾为教众和附近的居民服务;7年后,传教士将诊所和义塾迁至昙华林并加以扩建成;1883年正式改名仁济医院。医院的建筑是中西合璧式样的砖木结构,既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廊柱,又有中国式样的下沉回廊,附楼石拱门的浮雕图案也很别致。

文华书院
文华书院,由美国圣公会创办于1871年10月20日武昌,初为男童寄宿学校,名叫文惠廉纪念学堂,中文校名为文华书院,英文名Boone Memorial School。1890年增设高中,成为六年制完全中学。1901年翟雅各任院长之后,发展迅速,1903年又增设大学部, 逐步发展成文华
文华书院原是一所大学。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华大学的化学、国文两系与私立华中大学等高校合并成立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即华中师范大学)。 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一直至今。文华书院校址在武昌昙华林街111号,现址湖北中医学院。校内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

圣诞堂
该建筑位于湖北省中医学院的校园内5号楼,建造于1870年,为西式建筑,其廊柱造型为仿古希腊廊柱风格。2002年维修,木板地面改为大理石,三拱卷门改方门。该建筑系美国基督教圣会在文华大学内建造的校园礼拜堂,1958年停止校园宗教活动,现产权属省中医院
,为医院俱乐部礼堂。
该建筑为省内独有,且是鄂校园中兴建最早和使用时间最长的礼拜堂。辛亥革命期间,日知会成员刘静庵、胡兰亭、余日章等在此宣传反清革命思想。1906年,由张统一作词、余日章作曲的《学生军军歌》在此诞生。

文华公书林辅楼书库(文华大学)
该书库位于昙华林138-139号,建造于1920年前后,为平面方形、三层,砖木结构,坐南朝北,越街正对夏斗寅公馆大门(已拆)。建筑原为文华大学公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