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第七讲沈从文.ppt

格式:ppt   大小:187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七讲沈从文.ppt

上传人:n22x33 2018/6/24 文件大小:1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七讲沈从文.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懋琳、璇若、若琳等。湖南凤凰苗族人。
湘西这片土地是沈从文挥之不去的情结和创作源泉,他的众多作品都是以故乡为题材,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既美丽又忧愁的世界。他一生最美好、最深沉、最有价值的文章都是从湘西的江河中奔涌而出的:
第七讲从边城走向世界:沈从文
“我的青年人生教育恰如在这条水上毕的业。我对湘西的的认识自然较偏于人事方面。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幼贵贱,生死哀乐种种状况,我因性之所近,注意较多。”(《湘西题记》)
他所熟悉的人物如***女、商人、船夫、水手、军人、马夫、农夫、青年后生和天真的少女组成了中国文学中色彩斑斓的人物画廊;
他所熟悉的山水、苗寨、吊脚楼、对山歌、划龙舟等充满情调的风俗人情:
“这些女子一看都那么和善,那么朴素。年纪四十以下的,无一不在胸前土蓝布或葱绿布围裙上绣上一片花,且差不多每个人都是别出心裁……天时常是那么把山和水和人都笼罩在一种似雨似雾使人微感凄凉的情调里,然而却无处不可以见出‘生命’在这个地方有光辉的那一面。”(《沅陵的人》)
“遇晴明天气,白日西落,天上薄云由银红转为灰紫。停泊崖下的小鱼船,烧湿柴煮饭,炊烟受湿,平贴水面,如平摊一块白幕。绿头水凫三只五只,排阵掠水飞去,消失在微茫烟波里,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割切一段,勾勒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泸溪·浦市·箱子岩》)
“乡下人”的文化立场
主张以文学“治疗人性”(被工业文明异化的人性),相信文学能够修正这个社会制度的错误,能够修正人的生活观念的错误。他的文学理想:
“这世界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的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从文小说****作选·代序》)
探求理想的“自然人性”是沈从文众多作品的主题。如《如蕤》、《柏子》、《边城》、《三三》、《长河》等,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灵性,是一种未被工业文明所污染的原始之美。
在赞美“乡下人”独有的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同时,沈从文又忧心忡忡地意识到现代都市文明正在侵蚀这个桃花源式的世界。如《丈夫》、《萧萧》……表现了他们在现代文明冲击下,不能把握自己人生命运的痛苦和忧伤。
沈从文希望通过追寻那种野性的原始生命的活力,保留那种正在逝去的生命的正直和热情,为民族文化精神和国民人性、人格精神的重构寻找道路。
1982年沈从文最后一次回到湘西:
“我来到城市五六十年,始终还是个乡下人,不****惯城市生活,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我的感情和他们不可分。”( 《雨后及其它·第一次作男人的那个人》)
1988年去世后,家人遵照他遗愿,把他骨灰带回了故乡,大部分撒在了从凤凰城淙淙流过的沱江里,一部分葬在了城外的听涛山上。墓碑是著名画家黄永玉所题:“一个战士不是战死疆场,便是回到故乡。”
高小毕业
受军人家庭影响,沈从文少年时不喜读书,《从文自传》:
“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一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
1918年小学毕业后,弃学从军,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开始阅读人生的一部大书。
沈从文故居
北京圆梦
在军队流浪了近6年之后,1922年沈从文只身到了北京。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标点符号不太熟悉”的沈从文开始了艰难的文学创作历程。以个人的努力和才华,很短的时间就成了当时著名的作家。
圆满爱情
由于徐志摩的介绍,1929年受胡适之邀到中国公学任教。在这里,他“顽固”地爱上了还是学生的张兆和。(梁实秋《忆沈从文》)
张兆和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苏州老家。1932年,沈从文从青岛第一次来到张家,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
1933年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媒人是兆和的二姐允和。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从文家书》)
“有了你,我相信这一生还会写的出许多更好的文章!对于这些文章我不觉得骄傲,因为等于全是你的。”(《湘行书简》)
30、4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随笔,包括代表作《边城》。其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赢得了“文体作家”的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