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先秦历史散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6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先秦历史散文.docx

上传人:phl19870121 2018/6/24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先秦历史散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今义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应该分别是“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五之一”和“九之一”也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分数表示法,意思是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2 、子姑待之
姑:古是暂且;今是父亲的姐妹
3、可矣,厚将得众
厚:古是土地广大;今与“薄”相对
词类活用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姜氏)受惊,使动;“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本来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合乎法度
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之,本来是代词,这里可以理解成活用作动词,放在能愿动词“欲”之后,义为“这样做”。
4、夫人将启之。
启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动词
5、段不弟,故不言弟
不弟,不象一个当弟弟的。弟,做弟弟
6、既而悔之
悔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悔。动词
7、闻之,有献于公。
献,本来是动词,指献上,这里是用为名词,指献上的东西。
,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隧,隧道,洞子,从“隧而相见”的行文来看,应该是用为动词,指挖隧道。

赋,名词作动词,指朗诵诗
文言文句式
(一)省略句:

(1) 生庄公及共叔段。
(2)爱共叔段,欲立之。
(3)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唯命”,是“惟命是从”的省略,这里是省略谓语,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亟,屡次。请,动词,后面省略了一个“之”,这个“之”指代的是立共叔段这件事。
(2)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与”字后面有省略,省略了一个“之”,指的是国君之位。
(二)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除,这里表示被动,是没有任何标志的被动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姜氏何厌之有?
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就是“有何厌”的意思,)
(2) 敢问何谓也?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问”字的宾语是“何谓”,何谓,所说的是指什么?
(3)君何患焉?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君患何焉”
(4)其是之谓乎?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是”代词,“之”提宾标志“是”“其谓是乎”
七、一词多义
1虚词
(1)焉:
A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副词,怎么,)
B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于之”的合音,同时也是“于之”的合意。)
C君何患焉(焉,呢,语气词)
D盘盘焉,囷囷焉(······的样子,形容词尾)
2)为
A孟尝君为相数十年(动词。当,做)
B为人所讥(介词,被)
C何辞为(句末语气词)
D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替)
(3)诸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众,各)
B公伐诸鄢(之于)
C子闻诸(之乎)
4)、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繄(yī),句首语气词,表示仅有、唯有的意思。
(5)、敢问何谓也?
“敢”,是一个谦词,意思是说,以我这么低的地位,不该这么大胆、冒昧地发问。
(6)、其谁曰不然。
其,语气词,这里表示反问,意思是肯定。
实词
(1)国
A 国不堪,君将若之何(国家)
B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国都)
(2)遗
A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赠送)
B 养虎遗患(遗失,遗留)
(3)厌
A 姜氏何厌之有(饱,引申为满足)
B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讨厌,引申为嫌)
(4)爱
A 爱共叔段,欲立之。(偏爱,疼爱)
B 不爱土地,重宝以致天下(吝啬)
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孰之过?
认为是姜氏偏私
爱一个讨厌一个,就是有私心才导致这场战争的
姜氏主要有以下的“罪状”:首先,是请制不成,然后请京,从祭仲的话可以看出京的规模不符合制度
又做共叔段的内应,为之启城门
认为是郑伯之过
郑伯是个狡猾奸诈极度虚伪的人。是他放纵他的弟弟共叔段反叛,并把他一步步推向深渊。从文中看出,郑国大夫屡次劝郑伯铲除他的弟弟,但郑伯却回答:“子姑待之”,他一直在等待共叔段走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以达到铲草除根的目的。另外,郑伯表面上对共叔段将城邑收为己有,他却没什么行动。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以为是共叔段之过
理由是他不义。从这几件事情可以看出来。第一是他擅自违背国家法规,扩大自己的守地
然后他“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邑”,扩大了地盘,为反叛奠定了基础。
最后“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想篡夺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