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管理科学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管理科学论文.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8/6/2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管理科学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_管理科学论文
管理科学论文
摘要: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起源、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居民

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

保障对象迅速增加,保障面大幅度提高
根据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的估计,1997年低保对象不会超过200万人。到1998年底,全国保障对象184万人,1999年底为281万人,,2004年底达到2205万人。到2006年底,,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
低保资金投入力度空前加大
从1998年起,各地政府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低保资金投入空前加大。1999年,中央财政开始投入低保资金。,比2000年增加了将近200亿元。
法规和制度逐步健全,有力的促进低保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随着低保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对低保工作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以来各地加强了地方法规建设,已经有26个省制定和颁布了低保实施细则、实施办法等法规。地方性法规就保障标准的调整、家庭收入的核查、保障对象范围的确定、低保对象的审批程序等各个环节做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全国大部份市、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市、县两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低保法规。
低保管理体制初步确立,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低保标准不合理
首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偏低,维持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仍有困难。
其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结构设计过于简单,忽视了不同贫困家庭的特殊需求。
低保资金的筹资渠道较为单一,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政府明确提出了对城镇的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但当前最突出、最难解决的就是资金严重不足。
低保人员的就业问题凸现
目前,在城市低保群体中,有相当数量的劳动者是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劳动机会的失业、下岗人员。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下岗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下岗人员能够迅速获得再就业机会,他们所经历的阵痛也是短暂的,也就不会对自身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就不会产生日益扩大的城市贫困人口。但是,由于劳动者自身的原因和经济转轨时期的社会因素,下岗人员的再就业率很低,而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低保制度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首先,在低保实施过程中,低保工作人员缺乏,特别是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力量就显得更为不足,他们身兼数职的现象非常普遍。
其次,低保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专业化水平低。
再次,低保基层工作手段简陋滞后,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对医疗、教育和住房等配套制度的忽略
亚行专家组的研究报告指出:贫困是一种多维的状态,强烈主张在以下三个领域提供补充性的救助:医疗费、学杂费和培训费以及房租。目前,我国的低保工作开展情况并不理想,部分像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和廉租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