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欧阳氏宝庆“三湾四族”之“泸溪族”
图一:清嘉庆3年(1798)建于竹山院的泸溪族欧阳宗祠(21世纪初整修后效果)
抗日战争时期,邵阳师范曾迁竹山院欧阳宗祠教学。在文革期间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被改成为“竹山院小学”,二十世纪末小学撤销,宗祠在我族后人主持下,大体依照原来样貌进行了外部修缮。已于2011年11月22日被列为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二:清嘉庆3年(1798)建于竹山院村的泸溪族欧阳宗祠
(摄于西元2013年,正在进行大型祭祖、扫墓活动:“通户Qiāng”)
泸溪族由来:蹄公60世孙茂翁,于宋理宗咸淳年间(约西元1265年)由江西福西黄石稽古堂徙湖南宝庆之“竹山湾”(今隆回县司门前镇竹山院村)为“泸溪族”始祖。后派衍为天字辈的瑜、珏、理三支。清嘉庆3年(1798)建宗祠于竹山院。清嘉庆3年(1798)建宗祠于竹山院。清雍正4年(1727)创修族谱,嘉庆12年(1807)二修,咸丰4年(1854)三修,宣统2年(1910)四修,1947年五修,时男女丁口6360人。1996年修,时男女丁口12921人。现在男女丁口15000人,主要分布于隆回县司门前镇石桥铺片、溆浦县、怀化市、四川省内江市。
泸溪族珏房后裔欧阳煌,1948年去台湾,曾任空军司令(上将)。
泸溪族辈分班名(茂翁开始):
茂允重天子,应验宗祖文;
才思朝廷德,纲纪正乾坤。
根据清同治甲子年四族合修通谱规定自79世开始全部使用三湾四族通谱新班,故我族“乾”字后面接“洪”字,“坤”字弃置。(详情见第3页附录一)。
图三:清嘉庆3年(1798)建于竹山院的泸溪族欧阳宗祠(近景)
泸溪族实际实行班名为:
茂允重天子,应验宗祖文;
才思朝廷德,纲纪正乾洪范徵恩锡,彝伦叙典常。
馀山贻厚泽,安福绍徽光。
经学儒林盛,勋名仕宦彰。
畴图开甲第,寿富启休祥。
治水千秋业,兴邦励志坚。
忠孝仕爱礼,信义谦清廉。
耕读传家宝,科教智慧源。
继前怀圣哲,育后望群贤。
附录一:宝庆“三湾四族”的由来
资料1、
蹄公58世孙嘉证(嘉正),于宋理宗淳佑十一年(公元1251年)携子元亨、元通、侄元美,由江西安福黄石稽古堂迁来湖南宝庆
之马头山(今属隆回县滩头镇马头山片),第三天,元亨、元通、元美到达“城山湾”(今隆回六都寨镇城山村), 从此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为宝庆欧阳氏“官田族”始祖,。61世(即含嘉证来隆回第4代孙时),分为四户:应福为受户,应祥为楼户,应瑞为树户,应禧为荣户。人数多,分布广泛:外迁有宁远平田(思禁)、贵州盘县(道钱)、四川彭州等等。另67世孙文仁自官田又迁武冈双洲(今属洞口),为双洲支祖。
资料2、
60世孙尧章(字昭天,潭州主簿),于宋理宗年间由江西黄石稽古堂徙湖南新化社州“青山湾”(今娄底市新化县(原属宝庆府)青山乡石屏村)为“青冈族”始祖。子三:景荣居青岗山,景春居洋溪白塘木龙村,景华居孟公市沙江潭家冲。现人口主要分布在炉光镇青山乡、洋溪镇木龙村、孟公镇横阳村。
资料3、
60世孙茂翁,于宋理宗咸淳年间(约西元1265年)由江西福西黄石稽古堂徙湖南宝庆之“竹山湾”(今隆回县司门前镇竹山院村)为“泸溪族”始祖。后派衍为天字辈的瑜、珏、理三支。清嘉庆3年(1798)建宗祠于竹山院。清嘉庆3年(1798)建宗祠于竹山院。清雍正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