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10位摄影达人作品.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0位摄影达人作品.doc

上传人:ktdmzug142 2018/6/24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0位摄影达人作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0位摄影达人作品
在前面两个部分里,我们的器材专家简析了7款新老单电相机的拍摄性能。现在你将看到10位摄影达人亲身体验9款今年上市的单电新品。其中前面出现过的NEX C3和E-P3会再次露面。而在专题的结尾,知名摄影师郭三省和刘哲雷,将分别携带前文提到的两台“编外”相机前来助阵。
拿起单电记录身边简单的美
文/邢馨元
作为一个经常在外拍戏游走的人,需要一款小巧而又大方的相机,同时又要具备优良的性能。抛弃了带着沉重的单反和一堆镜头出行的念头,我选择了单电,而单电我选择了奥林巴斯E-PM1。
E-PM1今年刚刚上市不久,我就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它。黑色富有金属感的磨砂机身让我很是喜欢,高贵而富有成熟感,加上个头不大,方便携带,所以二话不说掏银子拿下。在平时的使用中,它令我刮目相看,我发现E-PMI的优势不仅仅局限于外观,它出色的影像品质和丰富的功能配置才是真正的亮点。
在全国各地游走的时候,我经常拿它出来拍拍沿途的风光景色,即便是在列车的车厢中透过窗子拍摄田间景色,无论是快门速度和提高感光度之后的画面表现都令人满意。阴霾的天气下地面的景色和空中有很好的层次过渡,让我感觉随随便便一拍,也是张不错的照片。
除了平时剧组里的工作生活,闲暇时光大都泡在咖啡厅看看剧本,读读小说打发下时间。喜欢去找寻不同感觉和风格的装修与布置,从中得到不一样的心情体验。有了这款1200万像素的高品质小相机,从北京三里屯到798,从上海外滩到静安寺,不论是画质还是艺术滤镜的效果,都会让我的微博、电子相册等等增色不少。桌上的咖啡杯与甜点都是一种表达心情的道具,是大雨阴霾还是晴空万里,我用E-PM1将他们统统记录下来。
总体感觉,无论从手感还是操作界面,这款机器还是比较人性化的。1200万的像素也让照片有着非凡的表现。高感情况因为用的也比较少,勉强让我接受。艺术滤镜确实是一大亮点,给了像我这样一个玩票摄影的人不小的创作发挥空间。
“奥林巴斯E-PM1大气外观,小巧机身”
作者简介
邢馨元,女,80后自由职业导演,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单电相机玩家,微博达人。
评测工程师眼中的松下GF3
文/龚力
由于国内发布时间的影响,我拿到GF3已经比较晚了,在此之前倒是先试用过一阵奥林巴斯的E-P3,现在拿起同属Micro 4/3阵营的松下GF3就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用,我发现GF3机身搭配14mm ,最能突显其小巧的体积和轻量化的设计理念。同时,。GF3搭载普及型的两款套装镜头时,。实际使用时,对焦速度非常迅速,有利于我们抓拍或街拍的使用。
GF3的AF模式包括人脸检测、追踪、自动23点、单点和手动定点23区自动对焦模式,个人不建议使用自动的23点对焦,因为当遇到复杂环境时,相机会优先针对构图中的前景或高反差物体进行对焦,与拍摄者对焦点的意图会出现相左的情况;使用单点自动对焦模式时,我们则可在触摸屏上任意设置对焦点并可通过调整条来调整聚焦框的大小,使用极为方便并且对焦精度优良;而使用精确定点对焦模式时,半按快门后GF3会自动放大对焦区域的影像,在确认对焦准确后,即可释放快门拍摄,保证了极高的对焦精度。但是,此自动对焦模式仅在单次自动对焦模式下才可使用,而在连续自动对焦模式下则无此功能。在手动对焦模式下,我们只需旋转镜头对焦环,GF3将会自动放大构图的中央部分已方便检查对焦精度,同时我们也可触摸液晶屏中的放大镜图标来继续放大构图的中央部分,以获得更加精准的对焦精度。
在以上各种对焦模式中,个人认为以精确定点对焦模式最为精准,虽存在一定的放大检视时间,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因此,建议可采用精确定点自动对焦模式。机顶处圆弧隆起,内置了弹出式闪光灯,方便女性用户在弱光环境下的使用。由于GF3GK机身体积的缩小以及在机顶中央内置了闪光灯,也导致了该机失去了热靴接口和EVF电子取景器的接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系统的可扩展性能。但考虑到GF3GK的目标用户是女性为主,而她们绝少使用外置闪灯和EVF取景器。再结合触摸式的菜单设计以及触控快门的设计,符合时下流行的触摸式操控的趋势。总得来说,该机的功能和配置定位比较明晰,非常符合其目标人群的日常使用****惯,而从我们的试拍过程看,其操控和拍摄表现处于M4/3阵营的中上水平,考虑它小巧的机身外观,喜欢摄影的“女文青”们,可以不用再犹豫了。
“女文青的单电首选”
作者简介
龚力,资深照材评测编辑,10余年从事职业摄影师和器材测试工作的经历,对器材技术的发展有着独到见解。
和Seica一起迷路在鼓浪屿
文/郭小天
我当时问编辑,我把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