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错账更正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学校授课年级教师姓名邮箱:
选用教材
河南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规划教材高教版《基础会计》主编:赵若洁
所选章节
第七章第二节
错账更正方法
计划学时
1课时
教材
学习
内容
分析
本节内容是《基础会计》一书中第七章第二节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中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冲销法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操作方法。在教学安排上,“错账更正方法”上承“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等知识,下接“对账和结账”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和必须攻破的中心环节,也是会计实务操作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但本部分内容在教材上过于抽象,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冲销法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操作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拓展学法、红字冲销法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操作方法,同时也为今后的模拟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习者
分析
学习对象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前面的几章学账簿的操作技能,但他们毕竟还是中职一年级学生,由初中升入职专,刚刚接触到专业课,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接受的程度也有所差异,有的接受能力强,反应快;有的接受能力差,反应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照顾大多数同学。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预习、探究、练习的环节,将学习好的同学和相对较差的同学分在一个组,可以相互帮助。另外,由于学生们专业课接触时间短,对会计账务处理、记账凭证的填写以及账簿的登记等专业实习还不熟练、规范,其专业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学习较认真,个别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够,但一般都愿意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解决新问题。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与分析错账的类型,增强判断能力;
2、正确理解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掌握各种错账更正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与要领。
能力目标:
1、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各种错账更正方法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熟练正确地进行错账更正的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认识学习错账更正方法的重要性。
2、发现错账、分析错账类型并利用正确的更正方法予以更正。
3、通过对比分析,锻炼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认识错账,学习错账的更正方法,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沟通交流的学习气氛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并增强互助合作意识。
重难
点及
解决
措施
教学重点:
。
。
教学难点:
红字冲销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解决措施:
采用课件演示、引导发现、比较归纳的方法,使错账更正的授课内容尽可能通俗易懂;再安排恰当的课堂练习,采用小组抢答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
设计
思路
陶行知曾说:“创新适于问题,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导趣、导疑、导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找到学习的乐趣,由生疑到探究,由探究到结论,积极合作,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形成自主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讲授、引导发现、演示、比较归纳、练习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尽可能通俗易懂;再安排恰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探究、巩固,进一步加深理解,自觉运用。
课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依据理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不要强迫学生“知之”,而是要靠我们的教学艺术吸引、激励、鼓舞学生,使之成为“好知者”,“乐行者”。
媒体
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账页、记账凭证等
课堂
评价
过程性评价,即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评价,也可以是针对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时,要注重以激励为主,同时,还要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让学生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进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为课堂教学作相应准备
学生分组:学生以6人为一个小组,共5个小组。(以优带差、知识水平相当有可比性)
每小组选出队长一名,形象代言人一名,其他组员配合共同完成。
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
创设场景